APP下载

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1-12-29周莉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机结合起来,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呢?这就要引导学生“做主人、乐于学,得方法,入轨道”,为此,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文本的主动权,学生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惑语文教学的“顽症”,就要更新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分成初读、精读、研读三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结知识点。通过课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 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考,这是每位初中生能够做到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常常没作深入思考。俗语说得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既能获得闻所未闻的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聆听能力和思维素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觉练口的好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这个练口历来不大受重视,尤其是毕业班显得更为突出。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愧对未来。人们在科学探讨、经营管理、人际交往等活动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些都离不开口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口活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好习惯。可组织演讲比赛、课本戏表演等活动进行口语训练。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表情自然”。练口开始时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调、仪态。先要求把话讲完整、讲清楚,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就会养成好习惯,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培养初中生这种适应能力,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有利条件。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钻进去,跳出来,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做到这些,语文课才能活起来。
  四、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反过来讲就是凡是读书都必须做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面向学生强调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好习惯。具体方法有:①圈点法。是指读者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文本内容上画上圈圈、点点、杠杠和勾勾。一般在字、词下画圈或点,句下面画杠,在篇章或段落标题前画勾。②摘录法。此法是在圈点法的基础上,把圈、点、杠、勾过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③提纲法。这是一种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布局谋篇方法的手段。读完一篇文章后,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层次以及详略的安排、写作特点,编成提纲。④眉批法。眉批法就是对文章中的精彩地方,认真分析它的妙处,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⑤卡片法。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鼓励学生预习时做好预习卡片并分类放在卡片盒里。如教学老舍的《老牛破车》一课时,可指导学生做成这样一张卡片。【①类别:作文知识·外貌描写,编号:XXX;②出处:老舍人物描写、《老牛破车》105页;③内容:“……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种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之中……”】教师鼓励学生“多动笔墨”,会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著名教育家陈恒教授说:“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笔勤、多想、多翻、多写,遇见有心得或查找到什么资料时就写下来,多动笔可免得忘记,时间长了就可以积累不少东西。”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至关重要。
  
  (吉首市河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