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11-12-29杨丽梅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阅读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怎样做人。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发育,尤其是人文阅读。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缺乏阅读,我们的心灵就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就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就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对生命的拓展,是促进生命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生要想获得课本上的知识,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的积累。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小学生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11.5%,只偶尔看一点的占72.2%,经常看的只占16.3%。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很不乐观,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 提高认识,明确阅读重要性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儿童文学家秦文君说:“阅读是写作之母。”阅读能使人胸襟豁达,视野开阔,察古观今,济世活人,造福苍生,升华精神,完善人格。书中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大略。总之一句话,开卷有益。正因如此重要,那么学校、家庭、社会都要齐抓共管、齐心合力把学生阅读抓好。学校的校长要充分地认识到没有阅读的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如果一个学校失掉了阅读,文化历史将被割断,民族心灵将日趋浅薄,将会泯灭文化底蕴。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家长要配合学校搞好阅读,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二、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自学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诗人臧克家说:“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更丰富。”书,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读,皆成学问。在师生的共同阅读中,教师可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样既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又掌握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情趣,碰撞学生的阅读心灵,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使学生心甘情愿地遨游在书海里。
三、 指导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叶圣陶说:“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言和编者前言,指导全书梗概是个好习惯;不解之处,不怕查工具书、请教老师、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身写简要笔记是好习惯。”这些名人读书之法,为我们的阅读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教师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教师总是书不离手,学生必然受到感染。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很难的,需要有教师的耐心指导,有家长的大力支持,有较好的阅读氛围,有浓厚的阅读空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坚持读30分钟以上。照这样坚持下去,必然收到可喜成果,为学生阅读成长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精选读物,去其糟粕取精华
法国著名文学家史家保罗·亚哲尔说:要选择忠实于艺术的书,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拿起一本书,翻一翻,不到两分钟放回去了,又拿起一本,又翻一翻,又放回去了……这个场面经常碰到。什么原因?就是学生在茫茫书海中,不知所措。我们精选读物,就是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快乐阅读为宗旨,选择学生喜欢的健康读物。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必读文章之外,还可以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以教育、审美、娱乐、认知等功能并重的读物为首选。如:中、低年级可选一些图文并茂的寓言、童话、故事、科普、诗歌等儿童读物;高年级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说、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探险记等。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网络阅读。推荐的书目要宽,量要大,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摈弃那些凶杀、荒诞、离奇、封建迷信等方面的垃圾书。让学生灵妙的情思在书页间飞扬,在文章中流淌……
五、 检验成果,促进阅读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阅读想象力和他们的感悟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创新意识和阅读心得。他们把这些感受用文字记载下来,写成读书笔记、读后感,摘抄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文章。也可以组织学生搞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故事讲演。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校板报组、学习园地、校红领巾广播站等,也可以编辑成册,在学校师生中传阅和收藏。这样做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一定的成就感。其他同学受启发,受鼓舞,取长补短,互促共进,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这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促进阅读健康发展。
阅读是美丽的,阅读是甜蜜的。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就增强了阅读兴趣,形成了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那就让我们引领学生攀语言之枝,摘言语之果;顺感悟之水,乘想象之舟;品文本之理,成积累之章,享受阅读美吧。
(辽阳市宏伟区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