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高塍镇社区教育发展报告
2011-12-29杨晓峰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社区教育发展的情况介绍,对本地区社区教育作出方向性指引,同时为其他地区社区教育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培训
宜兴市高塍镇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北郊,是全国闻名的“环保之乡”“江苏省环保产品集群区”和“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高塍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先生的故乡,中国爱心老人、中华慈善老人姜达敖名扬全国。近年来,全镇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在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星火技术密集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文明卫生镇”等称号。目前,全镇有3所初中,3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成人学校,2004年正式成立了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宜兴市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
几年来,镇党委和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始终把搞好社区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为全镇居民提供全时段、全方位、全民的社区服务。镇党委和政府按照“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指导思想,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提高广大社区成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生存技能、提升生活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每年都将社区教育的发展纳入镇政府对基层社区的百分考核中。
一、 建好软硬件,落实保障措施
近年来,镇党委和政府加大对社区教育中心的投入,累计投入经费已达800多万元。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同时高标准建好各个社区教育基层业余学校,做到村村有站牌、教室课桌椅、电视机、远程教育网、书屋等。同时,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活动,把落实社区教育公用经费摆在优先位置,每年按照“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发放公用经费,帮助社区教育中心配备教育设备设施,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并且及时下拨培训奖励,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使社区教育中心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组织创办各类活动。新建好的东、西两校区,可供200多人同时食宿,有5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大型会议室,3个实训工场,省“农科教示范基地”占地100多亩,目前正在改建中。目前,全镇常住人口6.8万,我们按照万分之一点五的比例配备社区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11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培训率达100%。另配备兼职管理队伍人员100多人,兼职教师50多人,社区志愿者占社区总人口的1%,总数达1400多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做到了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结合,知识和结构合理,数量足够。镇社区教育中心还建立了兼职教师的信息资源库和业务档案,志愿者队伍实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全部实行规范管理。
二、 完善教育网络,开发课程资源
镇政府建有综合信息网站,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社区教育、富民信息、办事大厅、民意互动等。镇社区教育中心也建有自己的信息网站,2008年又建成无锡市新农村网校分校和基层教育点,各教学点(社区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企业职工业余学校)都建成了远程学习教学点,以方便广大社区成员的学习。各网站与市社区教育网站相链接,内容丰富,便于学习,更新及时,居民点击率屡创新高。近年来,镇党委和政府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办学网络,在行政上实行“三级管理、两级办学”的运行机制。“三级管理”指市级、镇党委和政府、社区教育中心,“两级办学”指社区教育中心办学、村(居、企)办学。目前,镇社区教育中心已独立建制,是全镇开展社区教育的龙头,下辖1个社区市民学校、15个村民业余学校和20个企业职工业余学校(500人以上的骨干企业),已做到100%挂牌办学。镇党委和政府积极组织社区教育中心和三类业余学校及时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体现地方特色和适宜多媒体学习的课程资源;二是自编乡土教材,如《绿壳蛋鸡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手工电弧焊手册》等;三是建设网络课程资源。近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设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富民工程等方面的课程,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 开展课题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镇社区教育中心主动学习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目前开展了《乡镇成人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社区教育考核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研究》等课题研究,2009年《乡镇成人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已被立为市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注重实践应用性,促进了全镇社区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镇党委和政府及时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在创建活动中,社区成员的参与率达到70%以上,社区学习氛围浓厚,各类学习型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
四、 培育社区文化,教育成效明显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方企业职工素质和企业综合竞争力,镇社区教育中心采用联合办学的形式,逐步摸索出了联合办学的新模式。比如,镇社区教育中心与省环保产业协会合作,开展全市环保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协助企业做好资产评估、新技术新产品的申报工作;与企业建立会员制关系,长年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类培训。几年来,全镇的社区教育活动工作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创建成效十分显著。2007~2009年,全镇开展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社区成员的参与率分别达61.8%、63.5%、71.5%。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明显,近三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达6 000多人。几年来,由于全镇的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多次被评为全市先进学校,2007年度评为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农民培训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评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集体、全国先进成人学校。
今后,全镇社区教育工作将紧紧抓住两个基本点,即一切为了企业需求而培训,一切为了农民增收而培训;三个基本面:即大量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培训活动,大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安置工作,不断开展有益于中老年人精神愉悦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我们相信,通过全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不断努力,高塍镇社区教育之花将盛开得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教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