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特殊教育学校阶梯式教学模式

2011-12-29胡雪梅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着聋弱儿童培养的重任,是使其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使聋弱儿童学到基础文化知识,并能学有一技之长,将来自立社会,是我校极力探索的办学目标。经过多年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完整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以语言康复训练为主的小学阶段基础教育
  语言教育是聋校教育的根本,语言能力是聋生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语言教学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是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育残成才的关键。我校高度重视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语言康复训练,为其将来能走入社会,回归社会作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坚持每天进行听觉训练,为聋生学习语言创造条件。其次,以看促听,听看并举,提高聋生听说语言的能力。再次,加强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 以半工半读为主的初中阶段职业技能教育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已能适应与正常人交流、沟通。为此,我校加强对学生以半工半读为主的职业技能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设立了缝纫技术班、塑钢技术班、木工技术班、电焊技术班等,对学生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这一阶段学生除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之外,还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相应的技术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使其不流于形式,学生能真正学到技术,我校聘请专业技师在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简单的技术操作,为其就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 以师带徒为主的高中阶段实习就业教育
  经过两个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学生已尝试了相应的技术操作,基本上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为此,在高中阶段我校进行了以师带徒为主的高中阶段实习就业教育,即抽调男女教师各一名,带领学生深入校办工厂进行实习、就业。我校现有校办工厂4处:木工厂、铁器加工修理厂、蓬靠厂、塑钢厂,学校设有专人经营管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以自有的职业技能为基础,以校办工厂为基地,以教师的帮带管理为辅,完成从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到就业的阶梯式教育模式。多年的努力实践,满足了家长希望孩子学有一技之长的迫切要求。目前,校办工厂除厂长外,就业的都是我校的毕业生,他们不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自己也建立了温馨的家庭。2002年省“新闻夜航”专题报道了我校办工厂的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生源也逐年增加。多年来,从我校走出的毕业生能与社会同步,成为自强不息、学有一技、自立社会的合格人才。
  实践证明,以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教育为内容的阶梯式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成效显著。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基础的文化知识,达到了能与正常人交往、沟通的水平,还力求学到自身有能力自立的一技之长,减轻了社会、家庭的压力,其意义深远。以我校的阶梯式教学模式为主,并不断完善,已成为聋校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在不断普及和推广,为今后的办学指明了方向。
  
   (明水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