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要注重搭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2011-12-29潘国中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所学校要注重科学管理,要迅速发展软硬件建设,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年轻教师比例大的校情,学校应该积极思考,搭建多种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们快速成长。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学校应从制度建设、素质训练、科研引导、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铺就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之路。
一、 制度建设是保障
形成切合实际的制度,是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有力保障。至少要建立以下几项制度:一是岗位培训制度。由专人负责,把青年教师组织起来,由骨干教师分通用基本功、教学基本功、课件制作、班级管理、课外辅导等专题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从而缩短青年教师初登教坛的适应期。二是导师带教制度。“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学校对新教师,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其结成师徒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思想、教学、教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全面指导,尤其是教学上帮助青年教师闯好“五关”,即上好适应课、合格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关。搞好“结对子”活动,使青年教师一入教坛,便有了引路人,少走弯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学校对师父、徒弟提出具体要求。师父要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徒弟要珍惜学校提供的机会与平台,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三是组内帮扶制度。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具体负责,通过加强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对这些青年教师在组内培养、指导。一起分析教材,一起把握教材重点、难点,一起设计教案,一起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上扶着青年教师一起走,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二、 素质提升是关键
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方法很多,学校要对青年教师“搭台铺路”,促使其素质尽快提升。
(1)坚持校本培训。每年寒暑假(或上班)的一定时间,学校都要精心组织教师利用假期这段难得的能静下来的时间参加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是本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举行的理论培训、经验介绍,也可以是外请专家的专题培训。也可以根据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及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列出专题.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讲座。还可以观看名家的专题讲座的光盘,如魏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李镇西的班主任工作讲座实录等等。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技能、技巧。
(2)重视同伴引领。①加强教研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学校可以组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舞蹈、体育和信息技术等若干个教研组,每周都安排一定的时间为校本教研活动时间,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教研活动。要开展形式朴实、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学科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集体讨论准备下周教学内容。认真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师之间共同备课、相互听课、集体评课,加强互动与研讨。②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开课。学校要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提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每学期都要安排青年教师上“亮相课”“汇报课”,把“原生态”的课堂展示给组内其他老师,大家共同研讨,帮助新教师迅速适应课堂教学。③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提高。把教师的教研成果(论文)编印成册,让全体教师相互交流。可以出版反映德育研究成果的《班主任教育论坛》,反映学术研究的《教师优秀论文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网站,学校网站可以开辟“学科专栏”,各学科教研组把自己的好做法、好课件等材料上传到网站,充分做到资源共享。这些措施能加强同事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④组织教学反思活动。通过组织教学反思,引导青年教师从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感受中,从与先进理论的对照与识别中,从自我实践的反思与感悟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3)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一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积极参加省、市(区)、县三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讲座、研讨会,获得最直接的学习机会,让青年教师自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新课改实践。二是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发展的机会。通过承办教材通研任务,组织备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他们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三是为青年教师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各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名师等评选活动,激励年轻教师敬业爱岗,开拓创新,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
三、 拉动“内需”是手段
当今时代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对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教师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更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拉动青年教师“自我换脑充电”,力求让他们学习的脉搏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让教师养成一个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千方百计让他们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搞好自学,让他们明确不断吸纳新的知识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知识、新课程理论及各科课程标准等,用以积淀自己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提倡利用网络资源这个空间,把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通讯手段。教师们都要申请自己的邮箱、MSN等,利用这些随时进行交流,谈谈教学中的感悟与困惑。大家可以在网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鼓励每位教师开通自己的博客,储存自己的课改心得、叙事等。这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的办法。
总之,要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深入抓好校本培训,引导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青年教师向专业化、研究型发展。
(明水县双兴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