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11-12-29腾建武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里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我们属于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的困惑。为了2020年实现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我们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跟上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 当前我州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困惑
  (1)体育老师奇缺。体育老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按照国家2000年中小学50%的教师需要分别达到本科和大专学历的规定,目前我州体育教师与上述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就年龄结构而言,体育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是最佳的组合,我州目前中、老年不足,青年太多。我州80%以上的农村初中几乎没有体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有的学校连专职体育教师也没有,排课时体育作为“搭头”,青年教师各搭一二个班。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爱打篮球的老师一个篮球玩通堂,脚劲好的老师常常领着学生爬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工资普遍低于平均线,而许多学校不承认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代表队训练)的教学工作量。
  (2)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体育场地的简陋及体育器材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州农村初中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州许多农村初中没有活动场地,或活动场地太小,只好在马路上上课间操、跑步。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许多学校的体育场地不足一个篮球场大小,广播操也要分几批做,排球场不多,足球场根本没有,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体育教学活动太少。我州农村初中全部开设了体育课,但绝大部分学校每周两节体育课,即使这样仍有相当数量的体育课被挤占。有的农村初中不上早操。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初中毕业班几乎没有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究其原因,除重视程度、组织安排等因素外,“应试教育”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场地器材有限、内容安排不当也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又一主要原因。
  (4)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调查表明,我州农村初中学生中,留守儿童占60%以上。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用钱没有计划,饱一餐饿一餐,节假日常常饿着肚皮上网,造成营养状况不良。于是,有的同学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数失调,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偏高,学生贫血、龋齿等常见疾病有所上升。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力量素质是连续13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是连续23年下降。农村中学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不容乐观。
  二、 摆脱困惑的对策
  (1)转变观念,协同一致。观念比经验更为重要,缺乏正确的观念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教育事业需正确的观念。要搞好我州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必须伴随着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充分重视体育的重要性,转变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体的思想。其次,是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师四肢发达,大脑不发达;上体育课学狗蹦猫跳,对升学无用。”再次,是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学生要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的影响,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体育技能活动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筹措经费,改善环境。充分开发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利用农村的山坡、湖泊、河流、乡间小道等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在体育器材方面,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工具,如木刀、棍棒、草绳、毽子、沙包等,这样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进行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当然,学校本身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经费和其他方面的专项支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设立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帮助学校解决基本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配备问题。比如,在财政拨款中单列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也可在体育彩票中划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改善农村学校的器材设备,还可通过捐赠的方式来改善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条件。
  (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农村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通讯等条件中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造成农村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另外,农村初中大多数还远离县城且很分散,也难以受到城市或发达地区的辐射,各种信息反馈迟缓。由于经济落后、财政收入低,教育附加税征收困难,在农村集资办学能力差,使得学校体育在硬件建设方面举步维艰。这时,学校可设法开发体育校本课程,通过发展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开发现有资源,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条件。例如,将打土拳、耍苗棒、舞狮子、耍龙灯等民族体育活动作为教学内容,还可参加“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调年”等文体活动中的打猴儿鼓、跳摆手舞的竞赛活动。农村初中可以抓住这些机会,把这些特色项目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4)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由于受传统文化重智轻体的影响,体育一直作为智育的一个附属品而存在,有时甚至被认为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气氛,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还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营造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农村初中体育工作模式。广大家长、社区和新闻媒体都要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比较偏僻,一些文件和精神不易传达到位,作为体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体育的地位,让人们重视体育,一定要不辞辛苦,具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5)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督导检查纳入政府对教育的督导检查内容,促使两个《条例》在农村初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要加强督导检查,严格管理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学加强督导检查,以防止学校有令不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解决,对好的经验,应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对不认真落实的地区和学校,应严肃批评,并限期改正。如此,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才可能得到提高。
  
  (凤凰县廖家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