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

2011-12-29杨晓红

成才之路 2011年4期

  长期以来,职业中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多数学生作文思维单一、无病呻吟的问题,而且对作文普遍怀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作文走出这个困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端正态度,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视野狭小,常产生一种厌恶写作的情绪。教师布置作文,多数学生为老师作文,应付差事。所以,从心理上改变学生作文态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①经常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作文的重要社会意义。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作文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②对学生严格要求,增强写作的外界压力。针对学生存在的不愿作文的心理,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采用外界压力,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促使他们从事写作的可行措施。
  就学生作文现状看,除了从思想上改变他们作文态度外,恰当地采用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指导学生写日记。把学生以“我”为中心的“流水账”,变成“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多元是指写作范围、表达方式、体裁、人称等方面的运用。②改换人称的练习。直接命题作文,学生可能无处下笔。不妨进行一下改换练习,同样可达到目的。如学完《百合花》,我让学生把文中新媳妇改成第一人称“我”去练习,结果发现学生采用多种叙述方法构思情节,写得很吸引人,而且写作情绪特别高涨。③研读标题。教材课文的标题是经作者精心拟定的,抓好标题研读,对于理解文章主题,全面分析文章特点有很重要作用,还可使学生了解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关系,掌握课文写法,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④作文命题符合口味。实际证明,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他们就愿意写。让学生写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有好文章产生。⑤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利用电教媒体等形象性较强的工具教学,能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动感,色彩创设的情境,从而引起创作欲望。
  二、 感知生活,积累素材
  现今学生作文现状是,找不到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原因何在呢?处在新时代的学生,拥有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信息来源和获得信息的手段,那为什么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呢?显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他们对生活缺少感受和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何诱发学生感知生活呢?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之情。李存葆《从生活到艺术的几点感受》认为:“如果对生活冷漠旁观,即使一些令人感动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不可能发生共鸣。”学生天真烂漫,热爱生活,但由于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