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上电化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1-12-29宋祥军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教师可通过电脑制作课件,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和内容“动”起来,使得课本的内容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点滴体会如下。
一、利用电教手段,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深入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抓本质,逐渐培养起深刻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要运用多种电教媒体,把所研究的问题引申,开导学生探其实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例如在讲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时,我利用多幅投影片,通过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思维,这样就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二、利用电化教学,创设良好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背景”,让学生在“背景”的熏陶下进行学习。例如,政治课教学中讲到法律知识时,我通过展示一些案例和看一些有关庭审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一些充满法律氛围的情境中来,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学生学起来愿意学,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电化教学,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电化教学是一种交互性学习,师生的教与学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讲授知识,还要接受反馈信息,并做出修正和改进。在电化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如背景音乐、文字资料。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创设情境,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讲“祖国统一”这一问题时,我首先播放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回归盛典,并简要介绍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地理历史概括,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充分利用音像资料,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音像资料越来越多,这些音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七年级国情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单纯地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资源的热情。为此,我在课堂中适时插入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和资源遭到破坏的音像资料。学生看到这样的节目后,视野为之开阔,情感为之萌动,使他们不仅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积极性。
总之,电化教学能让我们及时把握重点,更好地突破难点,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迁安市大五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