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

2011-12-29范士秀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认识到,教学本质之一是交往。“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可是,如何实现这种交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然,也有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一个认识系统,也成为一个准社会系统。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一、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学习方式。正因为如此,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学生,缺乏甚至没有这种意识。这需要教师将其激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惯性的合作意识。例如:可以通过水平相当的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挑战和对峙的状态。在集体荣誉感的推动下,小组成员一定会集思广益,创造更完美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便形成习惯,产生探究意识。
  二、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积累探究成功的体验。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
  三、赋予学生合作探究的权利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
  四、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学生在交流时,要求:①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学习结果;②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修正和补充;③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④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的方式:①比较补充式——就是在小组指定的学生作中心发言后,其他同学将别人的学习结果与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互相补充、摄取。②辩论式——由组长负责,交流不同的意见,争辩比较,从中得到进一步提高。③质疑式——组内的问题解决不了,向外组提出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积极有效的小组学习,把学生个体、小组、群体三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整体,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群体作用。
  (唐山市丰南区南孙庄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