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承天寺夜游》的美
2011-12-29吴冬梅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轴画卷,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那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一起赏析它的精美之处……
一、语言美
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八十多个字表现出来的,语言含蓄精美。比如:“怀民亦未寝”的“亦”,显出了两个被贬谪的人,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朋友。“月色入户”的“入”字,用拟人手法给人以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给一个寂寞的人、失意的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盖竹柏影”的“盖”给人一种沉浸月色美景之中然后恍然大悟之感,更增添了韵味。
二、结构美
文章只有一个段落,但可以有几种划分方法,显出了灵动之美。除了苏教版的三分法之外,还可分叙事和议论抒情两层。亦可分四层:事情的起因是起;发展是承;笔锋一转,一个特写镜头是转;合,用抒情议论托起全文,收束全文。原本一段竟有这些结构的变化,美妙。
三、月色美
描写月色的特写镜头美而不露痕迹。“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有正写侧写之分,收点染并用之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而静谧的境界。
四、“闲人”美
“闲人”的意味美妙。书上注释“闲人”是“清闲的人”,难道是“没什么事做的人”吗?其实在黄州他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可见这里的“闲人”不是“没事做”的意思。“闲人”可理解为“有闲情雅致”的人。冬夜看月,是雅兴;所见之景是雅景;同游之人是品格清高超逸的雅人。苏轼“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他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无施展之处,闲人也道尽了这种抑郁不得志的精神遭遇。可见闲的雅致凄美。
五、情感美
文章还美在情感的波澜。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 “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诗人在漫步中领略月光的美好,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蕴涵其中。
六、人格美
黄州塑造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返,他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他从容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人格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造就了苏轼的旷古奇绝,《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很好的诠释。这篇文章的美,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赏析……
(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