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2011-12-29郑佩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韵味十足,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有鲜明的节奏感,学生读诗犹如赏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方法引导,目的在于适当启发学生的想象,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为学生理解、感悟古诗文搭起桥梁,打通时空的间隔,让生活在当代的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古诗文特定的情境之中。
关键词:诵读;积累;理解;鉴赏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涵一个道理或影射着一幅画。如果学生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因为每一首古诗中的字音字意与现代文差异甚远,古诗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创作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或源于战乱,或源于隐居,或源于离别。这些都为古诗教学设置了障碍。多年来,我一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辅读方法,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模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启发想象,领会大意是前提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要解读古诗,似乎无从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随,所以,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原则朗读入手,让学生追本溯源。在理解了诗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诗文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然后初步诵读古诗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将诗文读准,抓好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的韵律美,理解大意,这是对诗歌语言和意境鉴赏的基础。小学生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不深入的,这是他们的不足。有些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把学生带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首先进入角色,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初步感知诗的大意,利用我们的想象,为下面的深入鉴赏作好铺垫。
二、理解词句,直觉切入是关键
要了解古诗的意义,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对词语、句子的理解的表层含义和对内容情感理解体悟的深层意义。小学以字、词、句等基本语言单位为教学要点,因此,讲解古诗时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尤其要注意古今汉语字、词、语法上的差异。还应依据诗歌的特性,注意诗歌语言的某种模糊性。诗是语言的精华,优秀古诗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对实词要准确牢记,不断积累;对虚词的用法要总结归纳,准确判断;还要掌握句式的基本规律,并能根据基本义理解词语在诗歌中临时具有的词义。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正确了解古诗词句的意义,不但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更要在古诗语言表达特色的层面上认识。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从直觉性切入,必须注意古诗的白描、比喻、夸张、衬托、拟人、象征等形象化的表现方法。教师教学时介绍古诗背景,一定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当学生再现画面接触诗人“所见”时,已经接触诗人“所感”,即进入古诗里的新境。
三、激发情趣,探求意蕴是目的
如何把握诗歌深层含义,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的突破,是学生在对意境体味的基础上升华领悟的结果,并非教师的直接灌输。只有水到渠成的理解,才能进入诗人的创造艺术境界,感受到诗人跳动的脉搏。小学生正是凭借形象发挥想象,在情感的推动下,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在语言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高桥,为进入意境这一更高境界做了铺垫。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体会感情。同时,要激发情趣,大胆想象当时的意境。在学诗时,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欣赏到诗歌的美。由此,小学生便可从有限的形象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四、反复吟诵,训练朗读是重点
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读诗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在指导学生朗诵时,要注意联系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得到熏陶,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要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欣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曾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要让学生“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让学生专心诵读,不急于求成,边读边体味感悟,才能读出味道,读出境界,读出感受来。
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古诗教学精彩纷呈,充满情趣,教师就要认真解读古诗,根据每一首古诗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法。通过找寻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法,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