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
2011-12-29许慧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维的空间遭受压抑。本文从培养数学兴趣、营造探索的氛围、指导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合作交往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主探索的新尝试,力求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②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③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④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知识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探索”机会,使学生在自己所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如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时,我让学生准备好剪刀、白纸、量角器,然后按照下列条件:①∠A=45°、∠B=40°、AB=3.7cm,②∠A=60°、AB=4cm、AC=2.6cm,③AB=3cm、BC=4cm、CA=6cm,画三角形,然后用剪刀剪下来。同学们对同一条件下剪下的三角形进行重叠,可以使一部分学生探索到“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条件。如此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索时间和内容,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索的氛围,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自经历,亲自感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此外,手脑的互动弥补了脑力学习的空缺,能够充分运用课堂学习时间。
三、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四、注重学生合作交往,促进探索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广阔。
(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