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011-12-29傅建荣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课堂从单纯传授式向师生合作研究式转变。所以,教师的角色应发生重大转变,以促进新的课程改革。
一、成为真诚的合作者
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在一起思考,一起交流,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要有一种共同的体验。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我们要把学生的心放在自己的心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生动性。
二、成为真心的赏识者
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学生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要加以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孩子不能凭自己的预先设计进行,赏识时要关注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还要赏识学生在能力方面的种种提高。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做到“善讲”,更要做到“善听”“善导”。——善讲学生不会的,善听他们心中的,善导他们的成长方向。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老师,不仅仅是老师,更要做真诚的赏识者。
三、成为视野的拓宽者
新课程不仅局限于教科书,还应该包括与知识和学生相关的种种内容。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把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一个知识的指导学习者。
四、成为高明的组织者
教师在很长的时间里是一个管理者,不准学生做这个,不让学生搞那个,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新课程,就要求教师淡化这种意识,让学生发现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必要时要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做法,然后查找自己的不足,以便于以后的成长。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中是导路者而绝不是权威,记住你教的学生中很多是天才,不要因为你而限制了他们的成长。
五、成为勤奋的学习者
我们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社会学,向网络学,向学生学。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提高自己的课堂文化沉淀,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读文学名著,要读理论经典,要读科普文章,要读哲思美文……读一切有益的文章,要让读书成为人生的精神之旅!
六、成为及时的反思者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要尽快使自己从“教书匠”迈入“研究者”的行列。热爱教育意味着热爱学习,投身教育意味着投身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师好学不倦、自学终身的特点告诉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迁西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