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1-12-29高伟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高职院校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建立终身体育观的有益手段。高职院校围绕其办学特色,以未来职业所需技能和素养为导向,精心制订教学计划,服务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工作特征,彰显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与特色。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一直以来都是借鉴普通大学的体育模式,即使是教学改革,也很明显是借鉴大学的体育教学改革,缺乏自主创新,不能很好地体现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课时少,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短期效益,忽视体育对于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从事专业职业的功能与价值。长期以来,体育被误解成增强体质的途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体育教学畸形发展,体育成为简单的课程,其真正的价值被逐渐淡化,终身体育更是无从谈起。
  (2)课堂教学管理严重缺陷。长期以来,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关注主要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上,对于课堂管理缺少足够的重视,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课堂纪律”和“活动规范”上,以命令、训斥、惩罚为主要手段。同时,也存在另一种极端的管理方法——放羊式管理,盲目夸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权威式的管理与放羊式的管理都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活动失效,学生潜能与个性得不到激发和发展,心理归属与认同得不到满足,由此出现诸多不良行为的产生与恶化,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树立和习惯的养成。
  (3)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生对体育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中锻炼不注意,加上学校体育设施维护和使用不当,使得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屡屡出现。这一方面归咎于教师职业素养的缺失,另一方面反映出现代高职院校体育安全机制的缺失。体育安全知识通常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枯燥的阅读式教学根本无法保障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加上高职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使得原本偶然性较强的安全事故变得频繁普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安全机制亟待建立健全。
  二、改善高职体育教学的具体举措
  (1)转变教学认识,更新教学理念。高职教学是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综合体,培养的人才不仅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以“能力本位”为指导,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齐步前进,首先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益相关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身体情况、专业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需求,选择性地开设针对性较强的理论教学。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传授他们预防职业病的医疗保健知识,形成一套个性化的运动健身模式和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其次开发职业能力实训模块,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例如,针对需长时间站立或坐立的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中就要尽量安排长跑、跳高等项目发展学生的肩带肌、腰部脊椎、躯干肌和脚掌力量等;对于建筑或美术装潢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对于平衡性与协调性要求较高,体育教学BoMJPA28a2pN3oVgnz7O2A==则注重加强平衡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综合提升专业本领。
  (2)优化教学环境,强化课堂管理。①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多在十七八岁,青春期的他们拥有强烈的个性展示欲,渴望自治和独立,希望可以自主参与到课堂管理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决定课堂的走向。一方面,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保证主导地位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看法,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选择授课方式的权利,让学生充分明确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权利和义务,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体育课堂要从“尊师重道”的权威中解脱出来,教师从课堂管理的主宰者转为学生的朋友与合作伙伴,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状态中体验体育的乐趣。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管理的认识。通过建立健全课堂管理机制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勇于承担课堂管理的责任,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积极配合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管理规则。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规则提倡师生共制,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意志和愿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加之规则制定的自愿性,学生更愿意自觉遵守,规则的效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
  (3)健全安全机制,提高体育效能。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丰富的活动来强化师生的体育安全意识,改变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例如举行定期的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知识竞赛、自编手抄报、举办体育图片展等。笔者曾将信息技术与体育安全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使学生自主去寻求感兴趣的知识,从各项运动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长跑时出现的极点到运动后肌肉酸痛,从缓和比赛失利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特点等一一有所了解。另外,通过信息化教学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模拟不当的运动动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在自我约束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感。例如,通过电脑模拟短跑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起跑重力把握不当引起摔伤,跑步时的串跑造成相互碰撞,终点冲刺时的相互绊倒造成严重受伤等。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提高了学生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了体育效能。
  高职教育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学校开设的专业更具时代性,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的规格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特点的研究,在科学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重视加强体育课堂的管理,同时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