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1-12-29陈晓华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超越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冲破了课堂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创造出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将是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根据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可以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为了证实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空气里没有二氧化碳不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不行,于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形象地演示二氧化碳的气、液、固的三态变化,并拓展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呈现生活中可用于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的画面。又链接了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山洞,叫做“死狗洞”,画面展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狗躺倒了,跳跃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图像。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通过动画图像、文字注释和优美声音展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自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全状态地理解并延伸课本知识,做到定时低耗,优质高效,充分地体现了多媒体教育的优势。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要突出化学的个性,肯定要辅助以化学实验。众所周知,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有些实验即使操作得当,也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当然,在中学化学中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我们都没有做,最多教师做演示实验。鉴于种种情况,教师的演示实验有时也会现象不清晰,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势必会下降。而此时,只要一个flash动画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这样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为何不用呢?比如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等。化学试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来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多个实验证明,这是我们化学引入多媒体的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
三、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容量小、节奏慢,教学内容复杂抽象,教学方式单调呆板,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如进行实验室制取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比如在进行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随时和网络相连通,随时可将最新的资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如学习粉尘爆炸试验时,学生不易理解爆炸的实质,也不易讲述明白,若制成多媒体flash课件,将爆炸现象展示给学生看看,学生结合现象一看就懂,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45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
四、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原子》这节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往往是授课的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许多的更小粒子。这时提出问题:分裂成的微粒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然后播放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思维:在化学变化中,一个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两个更小的粒子。从而得出结论:化学上把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再次播放动画,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参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滦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