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1-12-29李德裕

成才之路 2011年7期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以前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语文教法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这种教法必须改进。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课文时,不要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要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时,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指导、有创造性指导。①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④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⑤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可以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平时,还可以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要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三、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通渭县义岗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