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创新.践行

2011-12-29陈连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3期

  2008年6月,“巨人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创办,初赛就一举突破8万人;2009年10月,“巨人杯”第二届大赛立意更新、题目更活、声势更大,初赛26万人、复赛8千人,北京100所学校荣获组织奖。2010年6月,大赛冠名“叶圣陶杯”(以下简称“叶杯赛”)在京启动。
  “叶杯赛”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巨人教育集团全公益承办,并得到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和市区语文教研室的有力支持。2010年10月,初赛人数仅北京市就突破30万。2010年12月,5万名小选手在近千个考场中参加了复赛。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叶杯赛”表现出更加高涨的热情。
  “叶杯赛”为什么能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主要在于对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深远。“叶杯赛”有三个重要特色,一是“听说读写,四项并重”,这是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传承;二是“教为不教,赛为促学”,这是旨在激发中小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三是“学思知行,结合一体”,这是引导青少年求真知、做真人的践行。
  
  传承——听说读写 四项并重
  
  “五四运动”以来,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听说训练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经他提议后,语文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确定了“听说读写宜并重”,在我国语文教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他又强调和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1981年盛夏,已88岁高龄的叶先生不顾患着眼疾,为浙江《语文新圃》写了“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的题词,2010年正是叶圣陶先生听说读写题词发表30周年之际。
  2007年,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尹雄,与时任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的“知心姐姐”卢勤,一起谈到要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并提出了发起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的最初计划。实际上,北京巨人学校副校长王淑敏,已在2002年组织专家团队在实践探索中把听说读写教学凝为了一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初,巨人学校的教师赴苏州叶圣陶纪念馆,在进一步了解一代宗师叶圣陶的语文思想后,确立了全国听说读写大赛方向。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教授说:“30年来主办和参与许多作文大赛,还没有一次是听说读写的四项全能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标志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比赛局面。”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说:“叶圣陶老先生一贯要求‘听说读写宜并重’,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应培养只会做‘片子’的学生。听说读写大赛将告诉全社会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听说读写大赛具有开创性,如果成功将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示。”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梅玲教授,从成长心理学的高度强调听说读写的科学性,她指出:“叶圣陶先生强调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小孩听着读着才逐渐学会说和写,加强听说读写符合儿童心理成长科学规律。”“知心姐姐”卢勤则从“健康人生”视角看大赛,她说:“我觉得小孩子从小应培养爱读书、爱读报的好习惯。利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全国青少年朋友走向一个全面、自信、健康、成功的人生。”专家学者们都希望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永远传承!
  
  创新——教为不教 赛为促学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70年代再次重申:“‘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并提出“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注重内容形式的全面出新,让孩子们在主动参赛的过程中,自得其乐、自得其知、自得其能,成为能“自得”之人。
  例如,首届大赛的电视录播总决赛,百名小选手在家长团、亲友团助兴中,尽情展示自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词语接龙”环节激烈, “七步成文”精彩连连;“风……马……牛”这样的造句也丝毫难不住小选手,抽到该题的小选手造句说:“草原上,马和牛在悠闲地吃草,一阵风吹过,草成了绿色的波浪不断起伏。”她用“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词为大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牧图。
  高年级组“学名言创名言”,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名言”,同样给人启示和思考。在“一人一角色”环节,选手们在题目所设定的场景画面中,有扮演售楼小姐和售楼先生的,有向万里护航的我国海军战舰的士兵深情寄语的,也有为当晚的大赛客串新闻播报员的,还有为四川灾区的孩子们拜年的。孩子们的表演真实质朴,让人记忆深刻。“主动学习大激发,语文潜能大爆发”,在大赛全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出来了。
  又如,在“叶杯赛”第三届大赛的复赛考场外,一名一年级女孩的父母说:“孩子是从小就爱听故事,然后给小朋友讲故事,有时一讲就是一小时,听说读写对孩子主动发展很重要!”中关村四小小选手赛后争着说收获,有的说:“我写了治理交通方案,要把道路堵塞变畅通。”有的说:“叶圣陶爷爷作品我爱读。”坚持“教为不教,赛为促学”,形式创新,喜闻乐见,使孩子们赛后仍然兴奋不已,真好似“千军万马战犹酣”。
  
  践行——学思知行 结合一体
  
  叶圣陶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还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温家宝总理也说过:“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历届大赛,坚持做到“学思知行,结合一体”,“叶杯赛”组委会还确定了大赛总主题——“读书、践行与创新”,进一步突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叶杯赛”提出的“读书、践行与创新”主旨,首先倡导读书之风,以此作为听说读写的核心引领,建立“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社会”, 推动全社会文化建设,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北京教育学会小语研究会秘书长张立军,充分肯定了“以大赛促读书”的积极做法;语文特级教师、北京101中学副校长严寅贤也指出,“要让孩子们到阅读的汪洋大海去畅游,从而建筑起一代人心中的精神大厦”。
  “叶杯赛”组委会还结合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全国青少年推出了《叶圣陶读本》,由崔峦教授、张定远教授作序,叶圣陶的孙女叶小沫女士、孙子叶永和先生为《叶圣陶读本》写了前言。《叶圣陶读本》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三卷,选入的儿歌、童话、故事、寓言、散文、小说共108篇,均是叶老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引导小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同时,“叶杯赛”组委会把《叶圣陶读本》纳入参赛书目,培养“书香少年”,建设“书香校园”。
  “读书”付于“践行”,“践行”突出“创新”,是“叶杯赛”最大的特色,孩子们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十分引人注目,令人受到鼓舞。如第二届大赛曾给孩子们出示三个大题目——“独生子女教育”、“未来人生设计”和“低碳节能生活”,孩子们都大展风采,有调研、有实验、有建议,密切联系着社会实际。对独生子女教育话题,西单小学的学生张熙来说:“父母心中蕴藏着金子般的呼唤。”奋斗小学宋维珊老师评论说:“让孩子自己掘山自采金砂,远重于送给独生子女一座金山。”谈“低碳节能”更成一大热点,呼家楼中心小学杜嘉宁以北极熊自述方式,积极宣传了低碳节能新生活;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杨泽华要做设计师,无土栽培、垂直绿化、风力发电等低碳方式想得很齐全。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人生理想远大,史家胡同小学高博远瞄准国际服装设计师,将用色彩和线条扮靓世界;他的同学杨楚翘要当地球物理科学家,要研究神秘物质给地球披上降温的“纱巾”。听说读写四项全能,学思知行联系成风,正在推动孩子们的美丽人生!
  “叶杯赛”是读书、践行、创新三台阶,靠奋力拾级而上才能登上高峰。但“叶杯赛”大门却很宽,介乎于水平测试与选拔考试之间,初赛、复赛获奖面宽泛,只有总决赛时才显出最后角逐的激烈。“叶杯赛”第三届总决赛就在2011年兔年春节前夕,人们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决胜的桂冠,更是孩子们学思知行的成长全过程。“叶杯赛”组委会秘书长王淑敏总结道:传承一代大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在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历程中锐意求新,促进全国广大中小学生“读书、践行、创新”,这就是时代赋予“叶杯赛”的光荣使命。■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