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教科研要做的几件事

2011-12-29李红燕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6期

  身为教师,“勇于投身教改实践,做教改的弄潮儿,开教改之先”这些自不必说,还需要具备一些必要的品质,如,心要能够静下来,要有一定的意志,要持之以恒,要善于发现和探究……如果真的想在投身教改实践的同时,在教科研上有所收获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努力尝试着做到:
  
  试着成为写作狂
  
  试着让自己成为写作狂,就是要强迫自己每天写点东西,随笔、漫谈、杂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不管写什么,写多少,只要开始写了,坚持下来,就一定会越写越好,越写越有话写。当有电话来问你“在干什么”时,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回答:“在写东西。”这个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也许有人会说:“天天写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吗?”不,只有当你每天能静下心来写点什么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写作和运动一样,愈是运动的人,愈会发现自己身体的阈限值不可估量,勤于笔耕的人,写作的灵感、流畅的文字才能汩汩从心田流出,仿佛内心深处有股永不枯竭流淌着清泉的活水。当你觉得必须找点东西来写的时候,其实你已开始了对生活、对教育的思索,你也已习惯了每天的写作生活。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走近心灵》等书,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吧?若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点滴的积累,何来这些深刻的教育心得、厚厚的教育札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要知道:没有任何甘美不是用汗水换来的。习惯常常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从写小文章做起
  
  当你的目光穿梭在纷繁绚烂的教育文选中,停驻于某位名家的大作时,年轻的老师,我建议你还是从写小文章做起。
  小文章往往容易下手。一堂课的得失成败,一个细节的处理方法,与学生的一次倾心谈话……也许在你眼里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可能是最值得探讨的教育问题。因为我们往往把目光放在太远大的事情上而忽略了自身实践的独到之处、创新价值,或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又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人们常说“民生无小事”,教育更无小事。
  在与同事聊天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听到好多老师说教科研论文不会写,常为如何写论文绞尽脑汁地寻找蹊径。其实与其讨论应对之策,还不如切切实实干了再说。从写小文章做起,日积月累,像经商一样逐渐扩大事业规模。没有必要非得从一开始就做大事。如果从一开始就要求写“大作”的话,能力不够、积累有限、耗时耗力不说,一旦付出的劳动与收获的成果不成比例,就很容易跌入无望之井。
  要记住:“生小育大”。许多有所成就的人,当初也都是从小生意开始的。
  
  多收集情报
  
  有的时候问一个人:“你为什么不现在马上开始?”那人会回答:“不是不愿意,而是我现在正在收集各方面的情报。”
  不要再为写作而收集情报了。投身写作以后收集情报的速度比你现在等在那儿收集的速度快100倍。为什么?因为在此之前,你收集情报多少有些盲目,有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搜集的信息对你却是无用的。一旦你开始自己的事业了,你就必须大量地阅读,不断地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此时,在你眼前的信息就很自然地被你筛选出两类: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目标确定,有的放矢。扬旗立帜后,所有的情报,都会聚集到你的旗下,收获和成功也会随之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你手中掌握的情报,不能紧握不放,你要善于和你的同事、战友交流并公开你掌握的信息来赢得更多有用的资料。
  要懂得:开放的时代,只有公开情报、交流沟通,才能获得成功。
  
  保持个人写作特色
  
  曾经遇到一位老师,每天都潜心钻研各家报刊,研究编辑喜好。你喜欢风花雪月的文章,我就给你来个儿女情长;你讨厌理论堆砌,我就绝不凭空说胡话。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只要你有浓厚的文学功底,只要你能机动灵敏地随机应变。但久而久之,你自己的写作特色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消失殆尽。也许有一天,你会为你四不像的文章垂眉惋惜、黯然神伤。
  保持你个人的写作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喜欢于永正老师,因为他上课风趣诙谐,吸引人心;于漪老师闻名全国,缘于她的细腻委婉,朴素无华;魏书生享誉海外,得益于他的独立特行,深沉睿智。如果没有了这些富有个性的特点,也许就失去了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当然,要想保持自己的特色,首先得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得靠平时的博览群书、群思广益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明白:特色是自己的一大招牌。
  
  当个犯规王
  
  当个犯规王就是指不迷信理论,不屈服权威,敢于向传统挑战,勇于改革,善于实践,不断尝试新的想法。球场上,你连续犯规,会被罚出局,但也许你娴熟的球技、富有想像力的踢法,却使球迷折服。搞科研、写总结时不按规矩出牌,也会引得人侧目。也许一开始招来的是怀疑、猜测的目光,但你创新、尝试的脚步千万不能就此停止。试问,成功的大道有几条是平坦的?伟大的人物有谁不历经坎坷?有人对你侧目,起码表明了你有吸引人的地方。
  对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时代来到了。也就是说:唯命是从、抱残守缺的人已经不再需要了。今后,是允许练习怎么打犯规球的时代了。如果以前还未尝试打出犯规球,那么,为了获得成功,努力打出10个、20个犯规球吧!
  要牢记:实践出真知。
  
  现在开始就投稿
  
  看着身边同事的文章一天天见诸报端,心里是不是特别羡慕也特别着急?赶快,心动不如行动!
  每天都在不停地尝试、改进、积累、总结,即使没有什么大的文章,只要有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就马上去投稿。为什么不?这一家报纸不采用,或许那一家杂志却早已经看中。多尝试,不怕失败,即使屡战屡败,也不气馁,再败再战!于是,你便会屡战屡胜屡胜屡战了,你便成为了教科研沙场上一位骁勇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