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模块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彰显
2011-12-29吴作威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6期
体育模块教学具有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的特征。在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方面,体育模块教学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根据体育模块教学的功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以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兼顾调节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世界观,这是我们摸索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模块教学中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呢?
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集中地表现出各自的个性:合群与不合群,好动与好静,勇敢与胆怯,粗鲁与文静,喜欢表现、张扬自己与喜欢沉默、压抑自己等。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设计、组织好一堂课或组织训练好一个运动队,就要更了解每个学生或队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做到知人知心,知人善任,调动每个学生或队员的积极性,完成每堂课或训练任务。使学生长期有兴趣地坚持学习,使学习富有吸引力,轻松上阵,才能学到本领。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真地思考与分析,在认清他的个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一定的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克服不良行为的第一步。
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
由于学生的个性的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负荷也不一样。因此,不应强求一律,对于不同的个性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不利于个性发展及不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竞争的同学应予以引导。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施教。在体育模块教学中,个性张扬、性格外向、表现欲望强的同学及体育“优等生”,往往不怕失败,敢于做动作,自信心强,喜欢更多的人在场;而一些较为内向的同学及一些体育“差生”,往往表现出自卑的心态,丧失自信心,行为也不稳定。他们很爱面子,不愿意表现自己,害怕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肯定评价,所以不愿意练习,甚至根本不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振奋精神,勇于面对自己的“弱处”。越是不足,越要挑战自我。要敢于在众人面前暴露短处,这样以后在社会上2bbCslo65DgmH1+NA6eNTg==便能从心理上承受住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更利于服务于社会。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意志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个性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对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控制、调节。作为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发展个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使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真正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在体育模块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状态达到最适宜的程度,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运用心理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快速形成运动技术的动力定型,还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个性。例如,中学生学习跳箱、单杠时,往往会因自己或别人的外伤事故产生恐惧情绪。在这种情绪作用下,胆小、懦弱、犹豫的意志倾向抬头,有的人从此再不敢接触这些项目的运动。但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自然消除恐惧心理倾向。只有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最终消除恐惧心理。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指场地、器材、设施和卫生状况及季节、气候等,同时还包括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及选用的教材、学生的基本素质、校风、学风等文化条件。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营造外部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爽朗的个性、豁达的胸襟、平易近人的作风、坚忍不拔的品质,感染学生,并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娱乐,同场竞争,实现思想和感情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