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2011-12-29陈利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6期

  原因
  
  1 手机的普及
  手机的普及为青少年手机上网提供了基础,也为手机上网成瘾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青少年手机普及率达48.9%。由于青少年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相对较高的网络应用能力,手机QQ作为入门应用自然是轻车熟路。
  
  2 政府及运营商有关政策的推动
  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的主体部分是学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提出,推动手机网民快速增长的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和运营商的合力推动。二是上网和时尚理念结合。随着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上网平台的便利,手机不仅是更便利的上网工具,同时也成为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手机上网的时尚色彩吸引年轻用户使用,从而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三是上网内容和应用功能丰富。手机上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手机博客、手机视频,乃至手机电视都发展迅猛,给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促进了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扩张。这些政策的推进吸引了部分青少年积极地使用手机上网,也为成瘾提供了基础。
  
  3 手机上网的特殊特点
  一是具有随时性。青少年可以在上课、参加集体活动等多种场合利用手机的各种设置随时随地上网,这种移动互联网增加了人们上网的实时性和随意性。二是具有便携性。作为一种上网终端设备,手机因其大小和体积具备很好的可携带性能,青少年群体可以在课堂、生活、旅行等任何状态中上网。三是具有“安全性”。它的安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网络交往对象往往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圈子,不必担心因泄露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而危及自身利益;由于手机是私人物品,再加上手机的便携性和随时性,手机上网的外在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安全性。就是这些优势,使得青少年对手机上网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赖,也是青少年手机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部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不顺利
  部分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往往把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害怕与人交流特别是面对面的交流。因为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电脑上网不是太现实,手机就为其提供了一种上网途径。这类青少年就会在课堂上或者集体活动中使用手机上网,一来避免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二来逃避不喜欢的老师及其课程,通过手机上网可以体验到实际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心情愉悦。
  
  对策
  
  1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手机上网意识
  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对学生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深层次来影响他们思想意识、思维意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手机上网是把“双刃剑”。既要认识到手机上网这种全新交流方式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同时要认识手机上网成瘾带来的负面效应,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手机上网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避免手机上网成瘾带来的情绪激动、目光呆滞等负面精神影响及视力下降、大拇指病等身体伤害,从而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网络。对于发现手机上网成瘾者要给予重点辅导,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增强其辨别是非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合理规划手机上网时间,养成健康的手机上网消费习惯。
  
  2 加强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提高自控能力
  解决手机上网成瘾问题除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教育外,关键是青少年自身的主动意识和辨别是非的素质能力的增强,即自身的控制能力的提高。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培训和活动,帮助青少年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青少年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进而为走出手机上网成瘾的怪圈提供基础。对一些手机上网成瘾的同学,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要能够辨别手机上网的好坏,对自身的行为主动地加以控制,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学生生涯更加完美和成功。
  
  3 加大管理力度,与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相结合
  为了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和秩序性,学校要根据新情况,加大对手机使用和手机上网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青少年的手机上网行为。特别要为任课教师在制止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提供制度环境和管理依据,必要时可以多部门联合协调互动来管理,对不服管教的学生,学生处、心理咨询室要与任课教师互为支持和协助,共同规范学生的课堂使用手机上网的行为,还课堂一片净土。学校在通过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课堂行为和手机上网行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学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用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念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帮助其消除独处、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负面因素。例如,校园风采大赛、青少年科技大赛、宿舍文化交流活动、校园人文大讲堂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青少年积极的参与,感受到文化生活的生动。结合青少年手机上网的特点,可以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如在校园网上开辟手机上网专栏,帮助青少年了解手机上网成瘾的不利影响,养成正确、合理、健康的手机上网习惯。
  
  4 齐抓共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和学校要加强互动,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要加大对运营商的监管,从源头上打击不文明、黄色、暴力的手机网页和信息,要求运营商对手机上网的应用软件和信息加以区分和甄别,为青少年手机移动上网的安全提供技术和源头上的保障;学校应建立校内不良信息、网页信息反映渠道和机制,发现不良信息,尤其是破坏团结、低俗不健康等垃圾信息,应及时公布,提醒学生不上相关的网站。同时把信息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追查源头,予以处理。针对进校宣传的运营商及其推广的业务,学校要严加限制,营造良好的手机上网氛围,努力培养高素质、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