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实

2011-12-29孟荣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9期

  现代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往往是科研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现代化办学硬件已基本达标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地把学校引向一个新的办学境界,通过教育科研进行突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行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模式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由相关教学部门组织实施,教师个体往往处于机械模仿或者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的自觉自醒、审视批判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遏制。
  
  联姻高校。用思想启迪思想
  
  物色学校是我们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们的想法是:第一,专业要对口;第二,理念比较先进;第三,对初等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要有深入的研究。当然如果有深入小学调研经验的更好。通过多方面联系和摸底,我们最后确定联姻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
  我们确定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的互助研究法,实施了我校前所未有的主题全程式的培训:同时研究同一课题,经历同一过程。从“案例撰写”过渡到“专题研究”,最后到“问题研究”。使科研更富有实效性。同时也演绎了教师从被动研究到主动探索的渐进过程,从经验式科研到专业化科研的演变过程。
  通过合作研究,帮助学校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使学校能够在一定的专业发展理念指引下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一些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逐渐形成一系列基于学校情境的、可行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通过合作,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自觉意识,帮助教师意识到并澄清自己的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尝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理顺这些关系,初步形成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的专业自觉,帮助教师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套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
  
  不断创新。用文化丰润科研内涵
  
  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学校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一所小学,我们认为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更重要的是继承合作培训的精华,在原有基础上开创用文化开启科研智慧的新篇章。
  1.课题研究草根化
  学校本着“让每一个生命体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倡导草根化的科研。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将日常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科研活动。各个教研组立足教学实际,或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口,或在已有经验中寻找生长点,或在创新管理中寻找发展点……每个教研组都有对应的课题,如,数学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语文组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设计”,英语组的“练习性学习活动设计”,音乐组的“欣赏性学习活动设计”等。通过每周的教研组学习活动推进研究学科教学,并通过教研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用科研方法解决问题,使本校的教科研工作走向深入。
  2.专业引领多元化
  教师发展是学校工作的起点,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构筑了引领式教师发展模式,搭建了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1)目标引领,明确方向
  作为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共同的发展愿景,以此来引领全体成员朝着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不断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建立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引领教师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并且加强过程性管理,引导教师实时对照,不断超越。
  (2)活动引领,提升素质
  为了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建立了跨区、跨市、跨省多校联谊交流的培训平台。其中与安徽芜湖市育红小学、马鞍山市师范附小、浙江省余杭市实验小学等8所小学组成了“苏浙皖三省九校”联谊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教育教学联谊交流活动。还有与“苏鄂两省三校”联谊活动,建湖孟庄小学,金坛相关兄弟学校定期联谊等。
  以2009学年为例,我校共举办校级以上教研培训活动达32次。教师执教的片级以上的公开课不少于70节。我们开展的教研活动既有一展风采的省、市级公开交流研讨,又有校内系列练兵活动,这些活动让教师更好的观照自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在活动中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得到一次次冲刷和提升。
  3.个人研修自主化
  通过建立各类合作研究组织,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取向引导,供教师自主参加,确立研究共同体。这种引导不是以约束人的行为、强制服从为目的,而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行为为主旨;这种引导对教师没有行政性的惩戒作用,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性、诊断性、激励性的措施,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乐趣与专业的进步,从而产生更大的行为动机;这种引领还把各科老师联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诊断,相互启发,联合攻关,形成不同学科间思维的碰撞,形成综合的、跨学科的团队研训文化;不强调通过检查与考核等行政性手段来明确教师所处的水平等级,而是试图建立一种合作的教师群体文化。
  (1)教师讲坛,常讲常新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有着一支具有不同经历、不同发展历程的优秀教师。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又有擅长教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有众多成熟的优秀教师。从实际出发,学校积极推行“教师论坛”的培训方式,教师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参加。
  主讲人讲课内容自由、宽泛,主要是主讲教师近期或长期钻研有所建树的领域。讲述的过程,本身就是展示自我、剖析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在主讲人讲述的过程中,听者不断思考,之后的评议过程既是深入的过程,也是共同谋划的过程。通过“讲”——“议”——“谋”的过程,丰富对话内容,互相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共同营造和谐共进、团结向上的研究文化。
  (2)名师工作室,你我面对面
  学校从鼓励冒尖、以点带面的指导思想出发组建文小名师工作室。原则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要从溧阳市学科带头人或常州市骨干教师及以上优秀教师中产生。文小名师工作实行领衔人组阁制。通过个人申请、学校论证、方案公布、招聘成员、挂牌运行等过程实现工作室的建立与运作。工作室实行导师培养负责制,名教师与工作室每位成员签订培养责任书,规定双方的职责与评价办法。工作室实行项目领衔制,工作室发挥名师专长,依托集体智慧,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促进每位成员的发展。工作室实行成果辐射制,工作室不定期举行公开教学、专题研讨等展示活动,并为上岗五年内的青年教师提供研修指导服务。
  (3)学术自由同盟,做一个快乐的研究者
  教师自主发展、自由发展是学校不断提升的源泉。教师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体现了以教师为本,依靠教师、成就教师的科学发展理念。现有的教研组往往受到时间、内容、学科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发展。我们认为,只有不断为教师提供平台,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在“用文化开启科研智慧”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将教师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列为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落实这种观念,组建学术自由同盟。
  让具有相同需要的教师为着共同的意愿和需求结成团队,形成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通过文小学术自由同盟这一学习、交流的平台,发掘优质教育资源和营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群体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融教学、研究、实践于一体,形成追随教师需要、立足日常教学、追求有效研究的特色,让教师成为快乐、自由的研究者,让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
  探索多元化的校本科研文化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但它必须立足学校现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