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写到上课后
2011-12-29李玉柱尹祚礼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9期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的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到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上课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无用教案”。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决定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改革,实行“动态教案”。
“动态教案”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教案”而言的。传统的教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工工整整、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儿上。写好后,不论发现什么新情况、再有什么新设想,都不能改动。因为改动就要在本儿上“乱添、乱画”,就会影响教案的整洁与美观,检查时就有可能影响得分。所以,教案一旦完成,就成为一种“静态固定的工艺品”,姑且称其为“静态教案”。
所谓“动态教案”就是改变传统教案“一次成形、万事大吉”的做法。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钻研教参、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基本思路,制定出上课的基本框架,框架内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预设,二是课堂生成。上课前,教师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填写到相应位置,如果需要,可以随时改动;而生成部分则是空白,这一部分填写的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的生成情况,是要在课堂之上甚至是上课之后才能完成的。这样,教案不再只是课前由教师独立完成的“静态固定的工艺品”,而是一个包含了课前教师预设、课中教学生成、课后教师反思的“动态过程实录”。
与传统的“静态教案”相比,教师使用“动态教案”上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首先,改变了教案与课堂脱节的现象,让教案回归引领课堂的本来要义。
没有教案的引领,随心所欲是上不出好课来的。但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撰写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教案。只要课还没有进行,就随时可能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就会不断有新的课堂设想,这些新设想在传统的“静态教案”中是无法再添加的。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时不得不更改甚至背弃事先写好的教案,于是上课不依案而行就成为很正常的事了,再加之业务检查的需要,久而久之,就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
“动态教案”则不然,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写进教案,教案可修、可补、可改,甚至是在课堂的的行进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在教案的引领下依序而行,让教案和课堂教学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校检查教案的标准也不再只看表面上的整洁、美观,而是重视教案的实用、使用情况,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备课、上课的情况,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动态教案”体现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既避免了教师“独霸课堂”,也避免了学生“无政府状态”的出现。
教案就是上课的方案,如果严格按照传统的“静态教案”上课,所有的程序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师有新的设想也不能及时实施,学生的新思想也要无情地给予掐断,唯有此,才能使课堂按原有的设计进行,这就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师独霸课堂,“照案宣科”,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僵化,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反过来,如果不照教案上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则往往会迷失教学方向,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和“无政府状态”,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动态教案”的每个环节都分为预设和生成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按预设顺序进行,课堂的生成如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引导、挖掘、拓展,并实时记录到教案(来不及记录的可在课后补写);如果课堂生成偏离教学目标,就师就要及时的引领、疏导、纠正,让课堂始终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行。所有这些,都是教案需要记录的内容。“动态教案”能够让教师稳步地实现课堂的预设并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打造出动态的创新课堂。
最后,使用“动态教案”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静态教案”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个课堂预设过程,不要说很多教师不照此上课,既便是使用教案上课,教案与上课的实际过程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对以后的教学并无多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因此,学期终了,检查过后,很多教师就把旧教案束之高搁甚至弃之纸篓。
“动态教案”实际上是一节课从设计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实录。它实时记录了教师课前备课、课中师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的所有情况。教学预设的正确与偏差(甚至是错误),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与阻滞,课堂生成的创新火花,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体会等,在“动态教案”中都一目了然,这就为教师研究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教法,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从“教书匠”升华到“教育家”创设了条件,铺就了道路。
总之,“动态教案”的使用,避免了“无用教案”尴尬,让教案与课堂统一起来,这必将促进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素质的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