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安国:民主和科

2011-12-29陈晖陈颖贺燕军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何安国的简历中,首先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大气动力学专业7年本硕连读的求学经历。
  7月22日,如今已经是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的何安国回忆起这段经历,认为“民主和科学,是北大留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来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之前,他是一个学术研究者,就职于“纯粹的国家级研究所”——广州海洋气象研究所,做了4年的助理研究员,成绩很不错,获得了“一个部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并很快拿到了中级技术职称。
  1994年,他作为信息化专业人才被引进到株洲,填补了株洲土地管理信息化的空白。
  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很快被评上了高级职称,升为副处级干部,并入选为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库。
  2011年1月,何安国进一步被委以重任,升任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这个被前几任局长评价为“最优秀的副手”,现在“正在学习做好一把手”。
  何安国正努力完成一个质的升华。
  
  新局长的四重压力
  与何安国的交谈非常的轻松,“我想每一个国土资源局长都会面对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执法问责。”何安国用压力两个字诠释着新局长的感受。原本如山般的压力,被他轻缓的语气叙述出来,显得并不沉重。
  这些压力,在他走出益阳偏远山村走进竞争激烈的北大时体会过,在他硕士毕业进入人才济济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工作的时候体会过,但是,他从来就没有对压力屈服过。在北大,7年寒窗艰苦磨砺,他以优异的成绩本硕连读;在广州所,短短4年却成绩斐然,他主持的课题获得了一个部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
  “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压力。因为压力会促使我们解决问题,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四重压力之首就是保障发展,保障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障用地,土地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国家对地根的严控;而地方发展势头很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土地需求很大,资源约束不断被强化,需要我们去协调解决。”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要一极的株洲市,发展非常迅速,从近几年的土地需求和批回数据看出一些端倪。
  2007年上报1.15万亩,批回0.86万亩;2008年上报1.42万亩,批回0.9万亩;2009年上报6.05万亩,批回3.32万亩;2010年上报3.1万亩,批回1.9万亩。
   “我市有1669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这是国土部门土地管理工作的底线,也是保护资源的压力之所在。国土资源部提出‘耕地保护工作要实现数量质量双平衡’的更高要求,我市经历了12年的耕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这里既有开源的压力,也有节流的压力。一方面,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红线;另一方面,只有在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把土地综合整治落到实处”。
  还有作为国土部门“三个一”中的“一块宝”的矿政管理,何局也是娓娓道来:“同样面临‘三保’的压力:一是矿区秩序要保证规范,二是地灾防治要保证安全,三是地环治理要保证实效。”
   “征地拆迁就是我们在维护权益过程中的矛盾焦点,一方面是百姓的诉求,一方面是发展的需要,都要统筹兼顾,也是第一难事,压力很大呀。”何安国怎么化解压力呢?就在采访前一天,株洲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召开了全市征地拆迁工作会议,常务副市长主持会议,政法委、公检法、县市区政府、市直机关局一把手参加会议,相关单位都作了表态发言。
   “这是株洲市有史以来,单项工作最高规格会议,重点就是要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思想统一、组织规范,无坚不摧。”
  还有一重压力来自于执法问责。“上半年,全国违法用地面积上升了14.1%。重点工程项目、行业用地、县市政府违法违规严重,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等问题突出。还有15%的问责线,都在拷问着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
  “我一直有个观点,执法监察工作是贯穿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整体的保障线和生命线,是我们维护管理秩序、维护‘土地、矿产、测绘’三大法律法规权威的重要手段,必须文明执法、阳光执法、高效执法。”
  “上级政策要把控好,地方发展要保障好,干部队伍要建设好,这是我的三大任务。在半年的学习和转变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当一把手后,局里的任何事情到我这里就没有退路了,我必须去解决。”
  
  角色转变
  压力,何安国微笑面对“老实说,压力很大,担子很重,但信心也很强。前几任领导者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也会传承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接好这个班。”
  今年上半年株洲局土地报批、土地市场收益、经济目标等三项指标在持续高位运行的压力下,再创历史新高!但是安国局长在总结成绩的时候,引用的却是郑板桥的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让大家深受感动。
  怎样传承发展?他甫一上任,就提出了“强基础,抓规范,谋创新,求发展”的十二字施政方针。
  他这样解释这十二字施政方针:“首先要强基础,国土部门的业务宏观
  到区域经济调控,微观到村民建房,不管是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或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这都是一样的大事,都不可有任何疏忽。既要担得起现实的要求,又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我们必须把基础打牢。‘抓规范’是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执法部门,其核心就是依法行政,不论是制度设计还是执行层面都需要规范。‘谋创新’就是在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的基础上,敢破敢立.
  在‘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前提下,先行先试,为国土事业的发展累积经验。‘求发展’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
  因此,他继任以来,一系列的新措瓜熟蒂落。
  数字国土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强势推进、征地拆迁制度的完善、地产集团和测绘局的挂牌、节约集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出台、矿产资源井下检查队的成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指标有偿使用的规范等。
  
  “在北大的光环下,我没有任何压力”
  从做研究到从政,何安国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而现在,他还需要继续去升华。
  “我从来就不是个书呆子。虽然我的学习经历,在株洲市各个局长中是唯一的,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还是需要扎实做事,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必备的品质。所以,在北大的光环下,我没有任何压力。”何安国轻松地笑道。
  北大留给何安国的,他总结起来有3笔财富。一个是专业基础,这是无需多说的;还有就是让他的成长过程更加顺利,他也只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家里较穷,以至于直到研究生最后一年才没有帮家里搞“双抢”;最后就是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扎根在他的性格里,是最大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何安国的座右铭都是“做人:诚心诚意,与人为善;做事,尽职尽责,以勤补拙”。
  何安国的人际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从省里到武汉市土地督察局,再到市里四大家领导等等,他们对我的印象都非常好,协调什么事都非常容易”。
  前几天,何安国和株洲市常务副市长王志刚吃饭,王志刚跟在座的人说,何安国是非常与人为善的,不用担心与他相处得不愉快。
  所以,前几任局长都说他是“最优秀的副手。”
  
  对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健康快乐
  2009年,株洲备受污染土地困扰,何安国两个月跑了7趟北京,硬是从部里拿回了34.41平方公里污染土地的复函,这对株洲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主要功臣之一,他谦虚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确实是对工作很深的感受之一。比如我们的土地业务,批、供、用、查、管等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弱一不行。所有的工作必须是大家精诚团结、主动协调、主动服务,所以每一项成绩都是大家的功劳。”
  大概是基于这种团队精神的认识,何安国特别注重队伍建设。他说他特别信奉毛主席的那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他主政后,有几个大的举措。送培46名中层干部到北京大学参加了为期11天的素质提升班;开展了科长讲坛活动,让科长们走上讲台为全局干部职工讲课;成立了9个业余生活兴趣小组,包括广场舞队、瑜伽队等,何安国亲自担任自行车队的领队。
  “我主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国土部门任务重、工作忙、压力大,工作的时候大家主动想事主动谋事主动干事,业余的时间尽可能不安排加班,享受家庭的温暖亲情的陪伴。”在局里,何安国喜欢让下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大家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最难能可贵的是,很少有下属挨过他的批评。这是一种人文的关怀,更是他人格魅力的感召。
  何安国的座右铭是“做人诚心诚意,与人为善;做事尽职尽责,以勤补拙。”而他也这样做到了。
  
  荣誉榜单
  个人
  1998年主持开发项目株洲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荣获湖南省国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入选“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
  2006年被株洲市委、市政府授予2005年度株洲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主持开发项目重大行业3S应用示范——国土资源,荣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9年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三等功奖励。
  
  集体
  2007年荣获全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8年荣获省国土资源厅授予信息化建设单位
  2009年荣获全国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荣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荣获七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先进单位”
  2010年荣获全省市州国土资源工作考核先进单位(第一名)
  
  十 问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 今年年初,株洲成立了地产集团,你曾评价说它为株洲城市建设发展打造了一艘“航空母舰”。为什么这么说?它的定位和职能是什么?
  何安国(以下简称“何”):株洲市地产集团成立是向重庆学习的,意义重大。它担负着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等重要使命,将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调控性经营,发挥土地市场供应总龙头、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
  具体职责包括项目策划、前期开发、环境整治、旧城改造等工作;负责土地运营的投融资和招商引资工作;还有土地的作价出资和联营、房地产开发和资金理财等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业务。
  地产集团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经营土地资源。经营土地就是让土地升值,升值后政府的收益就用来提质城市建设,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比如把城市环境做得更好更干净,城市的公共设施做得更加完善,建广场、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等。
  现在株洲市市民一到傍晚就去湘江风光带,这些都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品质的结果,也是政府经营土地的目的。
  
  导刊:刚才了解到,株洲市测绘局即将挂牌,这是一个副处级单位,在湖南省地级市中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你对此如何看待?
  何:这是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厅对我局测绘工作的充分重视和高度肯定。
  一是数字株洲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进度在全国第一批应用推广城市中最快。目前已完成1400平方公里0.2米分辨率的航空摄影、外业像控测量和空三加密工作,预计年底可以投入试运行。二是全面完成了市区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验收。三是编制出版了最新的《株洲市地图》和《株洲市城区图》,让老百姓看得到最实在的成果。四是各县市局的测绘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测绘成果的利用更加充分,茶陵县做得较好,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县级数字城市建设试点。
  
  导刊:你们还有一个创新就是“地票”交易?
  何:这在湖南省也是首家,同样取经于重庆市。“地票”交易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声音,但是现在我们做成了。
  
  导刊:这些应该都是你所说的“谋创新”的体现,能不能解释下你对“创新”的定义或者标准?
  何:是的。创新唯一目的就是求发展。当然创新是有风险的。因为改革是最苦最累的活,而且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好的。因此,我创新的核心思想是结果可控,就是搞不成了,还可以收回来,收不了场的创新是不做的。
  导刊:据你们报批数据显示,株洲市用地缺口在万亩以上,那株洲每年的地都用在了哪?
  何:株洲近几年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武广高铁等大批省市重点项目急需用地,但我们通过用活用足政策,确保了株洲市重点项目没有因用地问题而受到影响。截至目前我们已确定2011年报国务院城市建设用地计划总面积1086公顷,比上年增加12.19%。
  目前,株洲的重点用地项目有天易示范区栗雨中央商务区、航空城、图书馆、科技馆、湘江六桥、铜塘湾港区主体工程、石峰区青石路(公租房)等,用地均已保障,神农城大剧院和艺术中心、湘江河西防洪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了征地拆迁,进入供地程序。
  
  导刊:在镉污染治理方面,目前进展怎样?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效果?
  何:这事情对株洲意义重大。株洲市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好处,比如用地指标、报批经费等,今年还争取到了作为全国用地指标特殊解决的4个城市之一。特别是对老百姓来讲,生存环境好了,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有了保障。
  在治理方面,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当时株洲市区核心地带90%都被污染了,在16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重度污染34.41平方公里。
  治理中,重度污染土地中有20多平方公里被调成建设用地。在治理之前,这里有一半的地方是耕地或者说水域,养鱼,跟老百姓的食物链有关,现在调整为建设用地,就不能耕种了,因为种什么都不行。当地老百姓被迁走安置,这也解决了城市扩容问题。
  那些中度和轻度的我们通过土壤改良和土壤修复,可以改种观赏性的植物,不进食物链。比如高塘村模式,这个村的2800亩地都做产业,经济效益非常好。
  导刊:前段时间,你们安排49名职工到北大学习,初衷是什么?
  何:这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以前有军训、拓展训练等培养意志力、执行力和团队精神的训练,但是,这还要提升,到北大去培训,就是提升的一个具体措施。
  
  导刊:为什么选择北大?
  何:因为中国人一般都有北大清华梦。如果请北大清华的老师过来做讲座,效果估计不会太好。如果可以住在北大,吃在北大,学在北大,然后拿个结业证,这就不一样了。
  结果表明,和我初衷一样,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认为局党组做了一个很重大、很有意义的决策,圆了北大梦。
  下期,我们准备到清华去。
  
  导刊:现在正处于汛期,去年你们曾成功预警了一起泥石流,挽救了巨大损失,那今年株洲地灾防治工作做得怎么样呢?
  何:今年汛期不太规律,来得晚,并且集中,市局地环科、地环站的同志没有放松警惕,做到了汛前预测、时刻关注、及时处置。
  比如说汛前排查工作,地环科邀请了专家40多人次,历时20多天,行程5000多公里,巡查了60多个隐患点,这种工作力度,在全省都是罕见的;还有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已由去年的200名增加到500人,深入每一个隐患点,形成了一道牢固的地灾防治基础屏障。
  前段时间,我们现场看了株洲县伏波岭地灾防治项目。这个地灾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位置特殊,后有县人大政协大楼、广播电视大楼,前有居民80余户约450人,安全隐患巨大。株洲县局做得很好,在一个多月时间内,进行了设计,筹集了资金,迅速推进项目施工。
  还有地环治理工作,株洲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各县市区局承担的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山体滑坡、不稳定斜坡治理等项目都有进展,效果不错。
  
  导刊: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也是你作为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的第一年,那么,下一个五年,你有什么举措?
  何:下一个5年规划,简单来说是4个一。
  “一张图”管地。在2015年建成,即将遥感、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等多源信息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叠加,共同构建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对资源实施动态监管。
  “一方土”治理。污染土地治理工程是未来5年株洲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民生工程。目前我们的专项治理规划已获批备案,正逐步深入推进。
  “一块宝”保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着重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一片心”为民。在实施征地拆迁新办法、保障性住房供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努力把服务做实、做深、做透,为建设“幸福株洲”添砖加瓦。
  
  (图片由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