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航片”下乡
2011-12-29黄福荣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航空拍摄的像片,现在已是普及的为人们熟悉的图像资料。但在三十多年前,航空像片在百姓眼里是与军事机密相连的神秘资料,要“下乡”为农业生产服务,并不那么顺利普及,有过一段是“保密”还是“推广”、留作“库存”还是开放“提供”的观念转变过程。
现在把这段往事写出来,可窥见测绘这门科技进步的足迹。
转变
我在上世纪50年代学习了5年的航空摄影测绘专业,毕业后从事采用航空摄影图像测绘地形图的技术工作。当年,天上还没有比飞机更“高明”的飞行器之时,航空像片特别是高空侦察所拍得的图像资料,自然是列入“机密”或“绝密”的资料。
此时,有着几十年“唯基本测绘论”的传统,牢固地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专业测绘队伍只能为国家基本地形图测绘服务,航空像片向来属“机密”级的一律不许对外提供;否则,视为泄密的违法必升堂问罪。自上而下依“唯基本测绘论”过着习惯的日子,测绘队伍成了“孤芳自赏”的科技队伍,成了神秘的“清水衙门”。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自然资源“家底”的盘点、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的需要,航空摄影像片就是资源调查最佳选择的图像资料。此时,孤芳自赏的“清水衙门”已不合时宜,该是跟上科技发展去揭开自欺欺人的“神秘”,争取测绘工作扩展服务面,逐渐成为大家趋向的思考与共识。
提议
1978年秋,国家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国家试点工作,该县是全国三个试点县之一,为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南方农业资源现状“摸底”试验县。
此间,集中多个省专业部门的技术骨干,研究试点县筹备具体部署和任务分工,我派出为测绘专业参与试点的技术工作。在多部门商讨资源调查区基础资料准备问题时,我怀着航空像片应该“下乡”的愿望,认为已到了撩开神秘面纱的时候。
若错过在国家试点宣传和应用的良机,若坚持“机密”资料不可对外提供的话,既贻误自然资源的调查,更会成为不识时务、 错过历史机遇的失误。
在试点工作会议上,我主动提出:采用最新航空摄影像片作野外调查“底图”,以最新现势影像资料作调查,才是科技成果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
我的提议让在场出席会议的中国科学院考察队队长孙鸿烈喜出望外,他说事前完全没有估计到湖南有那么好的基础资料可用。
孙队长非常专业地问到有关摄影飞行高度、比例尺、现势性等关键技术问题,我都在会议上一一作答,并承诺向桃源县提供当年航摄的、覆盖全县面积的最新航空摄影像片,会议代表皆大欢喜。
会后,孙队长单独找我深层次询问专业上的、涉及航空像片作资源调查具体的技术细节;我亦把完成地图测绘后的航空像片,宜“再生”为科学考察服务的愿望向他叙述,孙队长高兴地认为对科考工作是“雪中送炭”的最大支持。
试点
那时,我在管理执行湖南常德测区航空摄影的联络公务,持省科技委员会索函得省局支持,我于1978年10月15日从驻长沙大托机场国家民航飞行总队,取得刚摄影完成的航空像片,提供三套作桃源县试验基地使用。多个省专业部门的技术作业,有“如鱼得水”的效应,持航空像片的野外考察调查,现势影像逼真的对照作业,非常有效减轻野外跋涉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资源调查和区划成果的质量。抓住野外考察第一手资料过得硬的关键环节,室内的分析研究、编绘统计、图文报告、课题立论等,为取得优质科考调查成果奠定可靠的科学依据。
湖南省测绘局为国家在桃源县开展“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试点工作,及时地提供现势航空摄影资料,切实在“火候”时刻助了一臂之力。
这是湖南测绘史上第一次打破传统观念的禁忌,主动把航空像片送“下乡”。历史定格在1978年10月15日。
国家试点在桃源县有了成功经验后,航空像片的潜力在“下乡”后的充分发挥,为多个专业部门所认识,派上了大用场,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下乡”后的种种事实,给测绘队伍多年传统保密意识受到震动,在高新科技发展新形势下,对原制订机密的概念、分级和提供范围受到质疑,有了航空像片可“下乡”的共识,为测绘事业开拓发展引向新的方向。
过去“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封闭式测绘服务现象,开始有了改观。
普及
1980年春,湖南按国家部署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省级试点选在临湘县,我受命主持省农业区划测绘培训教学工作。在航空像片“下乡”已成定势的情况下,终于盼到了大胆推广航空像片应用的机会,我结合湖南省省情自编《航空像片在农业区划中应用》的教学用书。
来自县级农、林、水利等部门学员大多数从未见过航空像片,既高兴又神秘;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空鸟瞰图像,看似花斑无序的纹理,却是地面自然资源丰富的“庐山真面目”,很受学员欢迎,学习热情很高。
我顺势抓住航空像片“下乡”普及的时机,以通俗的表达、易懂的比喻,把空中摄影优势、光影图斑规律、影像资料判读、调查成果编绘等航空像片基本操作技术传授给他们。带领着学员赴野外实习,手把手教会利用航片进行调查,依循现势的山、水、田、林、路等影像进行描绘。
这种完全有别于白纸上的测算勘丈,不但减轻野外调查劳动强度,凸显提高第一手调查资料准确率的作用,让学员尝到航片上作业的“甜头”。曾被视为神密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航空像片,成为资源调查必不可缺的基础资料。
通过多期省级办班培训,经训练的学员随即投入试点县的工作,县级第一次有了本土培训组成的测绘技术队伍,有了第一次从省里送“下乡”的航空像片,成了各县市政府忙碌宣传、部署的重要农业工作。
我们主动积极参加省办试点调查和区划的工作顺利完成,为全省做出样板,航空像片“下乡”推广应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深受基层欢迎,尤其县长们特别关注县境有没有最新航空像片可提供。
那几年,航空像片的应用成为各县多部门,迫切需要的测绘资料和技术手段。我编写指导应用航空像片的培训教材,列为县级培训的主要讲授用书,并为湖北的省办培训班翻印作教材,有助于航空像片“下乡”的推广使用。
此时,航空像片在基层服务所发挥的优势,已得社会广泛共识,远比前段时间在桃源县宣传推广的影响面要大得多。
黄福荣
1939年出生,广东大埔县人,1957年考入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专业。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测绘局第九测量队工作,1974年进入湖南省测绘局工作至退休,历任科技处处长、局副总工、湖南省第三测绘院院长、湖南省测绘学会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