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汉故居二十二年后的桂花香
2011-12-29刘许生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我的曾祖父李灏余和李维汉的祖父李攀桂是亲兄弟。1852年,李灏余和李攀桂的父亲买下了这处前倚池塘后靠青山的屋场,共9栋13厅。
老故居的大门外两侧是高耸的照壁,房屋深达三进,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大院正中为过廊,过廊后进入后栋。后栋有5间正屋和诸多杂屋。
1951年,深达三进的故居的前面一排的房子由于年月久远而轰然倒塌了,仿佛 在预示着故居后来的“不幸”遭遇。197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高桥镇松竹村火烧坝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不例外。虽然在中央身居要职,李维汉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四人帮”的迫害,这场政治运动也波及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他的故居。在错误思想的“指引”下,火烧坝的村民将故居墙壁的土砖挖出来挑到田里做肥料,把天井里的青石砖铺路,不久,整个故居就完全倒塌了。
老故居倒塌后只剩下了一口古井和一座门楼,一直保存到了现在。我们一家十几口都是喝这里的井水长大的,堂叔和李铁映也是。
小时候的李维汉很调皮,属于“坏孩子”的那种,常常在外面惹事生非。有时候在外面打完架回来就趴倒井边,摇上一桶水,“咕噜咕噜”地喝一大通,然后,很爽快地冲一个凉,冲完后,就跟没事一样,又出去玩耍了。
改革开放后我父亲在原址上又建了几栋房子,我们家族一直住到2004年故居的重建。
现在的故居是我们自筹经费于2005年在原址上修建的,一共有41间,全都是按照以前的老故居的模式修建的。由于这是我们自愿修建,暂时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所以,现在故居前面没有匾额。
但是,今年下半年应该可以得到批准了,到时候想请李铁映题匾额的字。我们还准备从长沙县文化局将堂叔的遗物搬到我们故居来,这样,故居就比较完整了。
这里还有李铁映于2006年3月26日种的桂花树,那天正是植树节。你在门外就可以看到,正开着花,很香。
当时,李铁映说将来在这里住呢,我们给他安排了房间。
推 荐
湘南起义旧址梁家祠堂
位于耒阳市。本是耒阳梁姓家族第二房的祠堂,是该家族祭祖拜神、聚会议事的地方。后因朱德、陈毅在此指挥湘南各县的武装暴动,建立红色政权,在耒阳革命史上乃至中国革命史上留下过熠熠生辉的一页,成为湘南起义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