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地产集团:土地储备升级2.0版
2011-12-29刘许生贺燕军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2011年1月17日,湖南省株洲市地产集团(以下简称“地产集团”)挂牌成立。
“这为株洲城市建设发展打造了一艘‘航空母舰’,”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安国表示。
作为株洲市政府进行土地运营的重要载体,地产集团担负着探索“两型社会”土地经营新模式、整合土地资源、经营城市地产、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等重要使命,将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调控性经营,发挥土地市场供应总龙头、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
据悉,地产集团是经株洲市委、市政府批准,由株洲市政府注资成立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归口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和管理,董事长为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副书记、副局长谢洪富,注册资本达10亿元。
这是湖南省第一家由政府成立、主导土地经营及城市建设的地产集团,意义巨大,影响深远。
市土地储备中心时代
在《株洲市地产集团组建方案》中,特别解释了其与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关系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方式运作,重大事项向(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其实,对土地经营,很早以前株洲市土地储备中心已经很有一套了。
2003年,全长2450.8米,路幅宽56米,占地面积207亩,投资概算8100万元的庐山路建设任务,交给株洲市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征地拆迁、土方、排水、箱涵、路面硬化等工程。
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招商引资筹集资金,以道路两侧储备土地的出让收益偿还客商投资方式修建的庐山路,于2005年正式通车。
在这个项目中,株洲市政府不但没拿出一分钱,还获得土地出让净收益约5000万元。
庐山路的竣工通车标志着株洲新区“七纵四横”道路网架结构雏形初显,河西地区的“内环道”全面拉通。庐山路因此成为株洲市利用储备土地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的成功范例,被称为“庐山路模式”。
在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现实下,利用土地经营筹集建设资金被广泛运用到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
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启了株洲市土地经营的新尝试——采用土地质押、银行贷款、收益还贷的资金运作方式进行城市道路建设。以储备土地收益质押向银行贷款,为多个城市建设项目筹集了建设资金,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缺口,意义重大。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探索了一条全新的土地经营道路,也为新成立的地产集团融资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地产集团蜕变
2011年1月17日,在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土地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全额拨款正处级事业单位——株洲市地产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集团目标是要做大做强土地储备,统筹土地一级市场运作,维护土地市场秩序,提升土地价值,提升土地融资能力;整合土地资源,做大资产规模,为城市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这是株洲市土地储备中心的升级版。因为其业务范围远远不止经营土地,还有“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其运营模式为地产集团经营性用地报批后,通过片区开发模式及包装、策划,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周边环境后,推向土地市场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因此,地产集团给出了到2012年的具体目标:动态储备土地10000亩,资产规模80亿元,累计融资60亿元,每年完成投资20亿元。
2013—2017年,动态储备土地20000亩,资产规模超过250亿元,累计融资200亿元,每年完成投资30亿元……
正如何安国所说,这艘株洲城建的“航空母舰”正在慢慢起航,将为株洲市城建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