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们远离地质灾害

2011-12-29邹礼卿贺燕军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到目前止,株洲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镇)—村—隐患点”五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落实群测群防工作。
  
  山崩、地裂、地面塌陷、泥石流、火山爆发、洪水淹城……”电影《2012》为人们描绘出世界末日场景的同时,也为当今世界敲响了警钟,即频发的自然灾害正越来越多地对人类带来巨大破坏。
  6月24日,国土资源评价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调查结果显示,国土资源部门已初步查明全国地质灾害现状,建立起了重点地区的预警预报系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讨会上,株洲就曾作为湖南唯一代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经验。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
  7月21日,株洲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傅坚打开电脑,进入到株洲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雨量站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管理系统,傅坚可以看到株洲市22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雨量信息。
  “如果雨量过大,我可以即时通知各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的责任人。”傅坚举着手中的一份名单说。
  2004年8月起,在地质灾害发灾率高,灾情和隐患相对严重的山区县炎陵县建立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点。
  “应该是我市乃至全省第一个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平台。”傅坚介绍。
  据了解,到目前止,株洲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镇)—村—隐患点”五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落实群测群防工作。
  根据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结合本地具体的气象变化情况,用群发手机信息和电话的方式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初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平台面向的预警人员仅200余人。
  近年,随着该市地质灾害防灾面不断扩宽,在总结炎陵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陆续建立起了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平台,株洲县、 醴陵市和城市四区也相继建立了各自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接受对象由最初的200余人发展到了2010年的2000多人,预警预报的范围由点扩大到面,建设了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其及时性、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据悉,株洲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建设。国土资源、气象、广播电视、电信等部门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中通力合作,制订实施方案。
  傅坚介绍,在每次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汛期强降雨期间)发生前与发生中,都及时进行会商。在会商会上,气象部门将监测到的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时段、区域范围、强度等信息进行通报,气象专家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或隐患点所在区域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确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呈阅件和预警预报消息,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时抄送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供防汛抗灾参考。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何若愚说:“为了有效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气象等防灾部门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在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同时,把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我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而快速发展的建设过程。”
  
  成功预警个案
  2010年6月22-24日,株洲市突发了今年最强的一轮降雨,在这次强降雨期间,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预警信息和市气象预报,每天向市辖各县(市)区发出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消息。
  6月24日凌晨1点21分,傅坚接连收到何若愚的地质灾害红色预警信息。该信息提示在株洲县和醴陵市境内极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傅坚迅速检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和株洲县国土资源局的值班岗,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待命,同时电话通知各县局长做好应急准备。
  而在6月23日,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得知其城区的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出现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国土资源中心所立即组织布防,连夜安排现场值班,随时监视险情。
  24日凌晨,醴陵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傅坚的预警和指令后,该局在6点30分,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应急处置工作。
  随着险情漫延扩大,醴陵市国土资源局、办事处、村组人员齐心协力,当即果断组织隐患区内受威胁的23户116人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当最后一名不愿撤离的七旬老人被强行背到安全地点后,不到5分钟,随着山崩树倒的轰鸣声,百米多高山上数万方泥石流倾泻而下,将七旬老人家的一栋占地1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三层新房夷为平地。周边10多户村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村前6 口鱼塘和13亩多水田被掩埋。
  据了解,此次灾情虽然造成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但无一人因灾伤亡。该成功避险的案例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编入了《湖南省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手册》。
  
  难题待解
  “我们和市气象局联合建立的2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气象监测站,能即时掌握雨季的第一手资料,从目前的运行来看,效果非常好。”傅坚说。
  傅坚介绍:“从5月份汛期开始至今,我们已经向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下级通报地质灾害预警信息6期,发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约1万多条,及时准确地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传达给监测单位和监测责任人。”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已在株洲市逐渐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技术规范与技术支撑较弱。市、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尤其是县级,还缺少可靠的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技术支撑和技术规范。
  二是经费难到位。市、县两级特别是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经费短缺是制约市、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
  三是监管不力。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有力的监管制约措施,许多工程建设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是当前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上升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