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地确权 保障农民权益
2011-12-29汤冰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8期
从刚刚结束的湖南省地籍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传递出的信息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将成为未来几年地籍管理乃至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快确权,或许也将成为农地流转大规模开闸的前提所在。
正如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颜学毛所言,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土地产权作为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同样如此;而恰恰是在这个不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中,农村的产权制度又相对更加滞后。农村土地产权界限不明显,产权权责混乱,管理机制和相关法律不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强征强拆、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从根源上来说也与农地产权不清晰脱不开钩。
在7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重点研究了土地管理工作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制定并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也指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反映建设用地需求和实际供应量之间矛盾很大。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保证上述提到的新增4亿亩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就必须依靠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统筹工作来实现。
由此,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进展的迫切性愈发关键:一方面,通过产权明晰,保证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农地确权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前提。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化进程,如果农民的宅基地没有得到确权,那么农民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有媒体分析,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由于信贷紧缩的原因,地方政府土地整理能力下降。为了保证投资的增长量,再加上未来5年要保证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建设,全国建设用地的绝对需求量增加是十分迅猛的。因此,不排除农地流转大规模开闸被重新提上日程,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农民利益的保证。
无疑,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全面冲刺正是对农民利益最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