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2011-12-29尚爱勇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本文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过程为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积累生产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本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有疑、有奇、有趣地创设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学生认知的结构。
  关键词:课堂;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是达成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主阵地,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出和培育学生积极的体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
  1. 联系生活创设引入情境
  展示垃圾图片,如今的住宅、小区环境优美,假如垃圾三天没人清理,住宅、小区的环境会怎样呢?同样,人体内的垃圾(废物)也会危害健康,人体内有哪些“垃圾”呢?如何清理呢?
  2.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导学情境
  多媒体展示四种废物及排出途径:(1)人体细胞能产生哪些废物?(2)这些废物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排出体外的?(3)你怎么证明呼吸可以排出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
  3. 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创设直观情境
  展示新鲜的猪肾脏、14-14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你能准确指出各种器官在自己身体上的位置吗?(3)各种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4. 运用自制教具,创设活动、游戏情境
  (1)用信封装上课前制作肾单位的拼图,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的形状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与毛细血管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拼图说一说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分别具有什么功能?(2)你能用双手配合做一个简易肾单位模型吗?稍后教师演示:以手类比活动左手并拢半握拳,右手食、中、无名指完全弯曲,放于左手中,右手拇指、小指伸直。可清晰地演示入球小动脉粗(右拇指),出球小动脉细(右小指),肾小囊(左手)包裹着肾小球(右手食、中、无名指),肾小管(左前臂)。
  5. 运用尿液化验单创设悬疑情境
  教师课前对本市通用的尿液化验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处理,展示给学生。从化验单上,你能看出此人病变的部位吗?对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进行运用,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6. 与数学结合,创设认知冲突情境
  体重75千克的正常人,一昼夜可形成约150升原尿,150升原尿重约150千克,比他的体重还重,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情境中促进学生对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循环的体会、理解。
  7. 结合自身创设关爱情境
  尿液颜色与饮水量有什么关系?饮水量相同时,夏天与冬天的尿液量为什么不同呢?为了少去厕所,某同学每天几乎不饮水,你会给他什么建议呢?由于这些情境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讨论、交流。
  8. 结合实例创设情境
  课堂结束前,图片段展示:一个因车祸的人,不得不摘除肾脏。在等待换肾期间,怎样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激发他们的感情,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二、几点体会
  1. 教师要明确教学情境的内涵,更好地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2. 创设情境,要利于学生的发展
  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利于增加课堂的亲和力,使学生置身于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3. 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情境教学能不断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因此,只要有学习活动进行,就应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它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4. 创设情境注重“三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的冲突。例如,在树林里进行晨练,从空气质量上看,这有益于身体健康吗?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说说你的依据。有了疑问,才能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有奇。抓住中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姚明身材高大而潘长江身材矮小,是不是姚明身上的细胞比潘长江身上的大呢?有的人下到地窖或无意掉进地窖后,着魔似的全身无力,瘫软在地,甚至死亡,地窖杀人是怎么回事?
  有趣。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创设小游戏、小制作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愉悦地学习。如拼图游戏、制作简易生态瓶等家庭小实验。
  5. 教师要积累、挖掘生活素材,为创设情境打下基础
  教师要经常积累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素材,如生态农业、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花盆下面的孔、浇水施肥、做菜腌渍黄瓜、环境污染、用冰箱储藏水果蔬菜、白菜心变绿了、食物腐败变质、衣物长霉、发面、包扎伤口、长时间思考问题脸部变红发热等。具有了丰富的素材,教师才能灵活地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手段之一,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启发剂”,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把知识与具体真实的情境联系起来,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激发思维、引发兴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充满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课堂中也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参考文献:
  [1]徐安文.生物学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J].生物学教学,2008(3).
  [2]熊刚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苑教育,2010(1).
  (徐州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