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后感
2011-12-29王君平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苏教版第七册12课《开天辟地》与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都是以神化传说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文中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两位神盘古与普罗米修斯,让学生深刻地去感受其身上所具有的那伟大的精神品质,从而内化、感悟,影响其自身的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两篇神话的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文中都已传说的形式引入课文,接着具体地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文本以传说的形式引入就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材料更感兴趣,文本依其自身的优势能够更进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在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时,文本采用形象的语句,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过程与经过,让大神触手可及,又似曾相识,让学生感觉就是近在咫尺的人,而非高不可攀的神,就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面孔,而非远在天边的陌路人。让神更具有人性化,而非一脸严肃、传经受道的圣士。最后,文中又用有力的文字表现了大神为了人类而不惜粉身碎骨,不惜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的伟大精神。这时,神的形象与人的形象二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神与人统一起来,神人合一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矗立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是那么的高大,心中油然生起敬畏之情,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最后迁移、内化,成为自己本质力量的一份子。
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初读感受,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先前的认知经验,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两篇课文采用相同的教学结构。
一、设置疑问,确定目标
教学初,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如果把大神看成人,你觉得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学生依靠自己的初读感受,认为盘古神勇无比、舍己为人。而普罗米修斯具有着机智勇敢、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的性格特征与品质。在学生初读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问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两位大神的这些品质与性格特征,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走入文本,感悟语言文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中,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先期对话,从整体上去感知文本,感受文本中神的形象。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神便会成为人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田,神也会成为人一样,在学生心中丰富起来,高大起来。
三、细读课文,品析感悟
抓住文本的生成点,即文中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去透析大神的心灵,赏析大神的灵魂,更有利于使文本的语言被学生所感悟。在学生与文本的先期对话后,教师以文本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即表现大神性格品质的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实现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三者灵魂的和谐共振。文本的内涵,大神身上所流淌出的人性,被学生、教师所吸收,影响着其今后的人生轨迹。
四、自由言说,内化外显
在学生的精神得到满足之时,大神的崇高被学生同化、顺应、吸收之时,教师应留出一定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去畅谈自己的所得,此时的谈也是一种内化,更是一种外显,它会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行为准则,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人生向着崇高迈步。在课的结尾,教师以“大神在我身边”为题,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之美会照亮学生的心田,此时,大神身上的人性也自然流进学生的心田。
以上的教学使神人格化,在神的身上赋予了人的本质力量,神性与人性得到了有机结合,二者得到了合一,神变得更崇高、更高大,而此时的崇高与高大都缘于拥有了人性的光辉之美。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又一次地走进了神,神的形象与轮廓在学生的头脑中也进一步地清晰起来,而抓住文中表现神精神品质的句子与词语让学生品析,学生会走进神的心灵,而神的心灵也会走进学生,二者相通、相融、相生。最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表述,身形、人性的合一,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人生,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本质力量也会向前更进一步,这一切都缘于神性中流淌着人性。
文本是既定的语言文字载体,它承载着编者的意图,承载着作者的表达意念,承载着丰满的艺术形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作为生与文本中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与文本实现深度对话,是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念被学生所吸收、接纳,使文本的艺术形象与学生得到有机的融合、高度的统一,使文本的内涵与学生得到和谐共振、共享共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这些呢?
(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前经验、前理解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上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基础,教学前,教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入文本的深处,挖掘文本的深度与人文内涵,并进行开发利用,大胆地取舍、引申,使学生在认知感受上变得更形象、更直观。
(2)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前经验、前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对话的主通道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措施,使主通道变得更快捷、更顺畅,这样便拉近生与文本的距离,使生觉得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是那么的熟悉,是那么的可亲,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使神人格化就是让神变得熟悉,让文字变得可亲,这种熟悉与可亲会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形象的灵魂深处。
(3)教师要准确地抓住文本中的生长点,实现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语言文字是由一个个语言符号构成,在这些语言符号中总有着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和谐统一的生长点。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抓住这些生长点,使学生由此点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
(4)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言说的时空,内化文本的内涵,咀嚼文本的精华。课堂的开放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心灵得到开放。课的结尾以“大神在我身边”为主题说一段话,让学生把文本的人物放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来指导自我的行为,转化自我的行为。
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敢于对文本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中的有效生长点,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邳州市运河镇索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