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交流 用“爱”呵护
2011-12-29李代良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更大。受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欲望低下,疏于管教,学生上进心不强。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不配合,生源质量差。农村学校的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关注学生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发展,批评时贯穿“爱”,教育时体现“情”,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难处;策略
我是一名农村学校的教师,在一所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九年制学校任教多年,长期担任初中班班主任工作。根据自身的工作体验以及耳闻目睹的现象,觉得与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学校相比,经济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更大。但难度固然存在,只要取法得当,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一样能够搞好。下面谈谈我多年来担任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摸索出来的几点经验,以期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难处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地区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客观上存在如下的不利因素:
首先,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受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欲望相对于城镇而言比较单薄,对子女的要求低下,疏于管教,缺少家长正面引导,与城镇学生相比,成才欲望不高,上进心不强。
其次,绝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多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抚养,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管教缺失、母爱缺失、父爱缺位,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如生涩、叛逆、张扬,不循规蹈矩、不唯命是从,敢于挑战任何人的权威,为人处世我行我素、极易冲动等极端情绪严重。心理发展的不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成才。
再次,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不配合,学生出了事情或犯了错误,不负责任地将过错全部推给学校,学校又将责任全部压到班主任头上,将班主任置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为明哲保身,对学生懒于管、不敢管,无形中造成过错学生更加不明事理,助长了过错学生的歪风邪气。
最后,就是生源质量差,本地成绩好的学生选择条件好的城镇学校,能留下来的要么是各方面素质低下,要么是学习成绩较差,要么是经济贫困。并且这几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学生自卑情结严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淡薄。
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初中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班主任要想取得较好的带班成绩,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做好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策略
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虽然十分辛苦,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是,面对困难,班主任不能临阵脱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只要不断寻找办法、研究对策积极应对,还是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班主任,将我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
1. 关注学生动态,掌握学生信息
关注学生动态,掌握学生信息,这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关注学生首先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品德、情感、意志、信念、做人等发展状况,因此,我在工作中常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到学生生活的场所中走走、看看、谈谈。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挚诚的心去接近、关心、体贴学生。每接到新班级,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将班上的每一名学生的情况摸透,掌握他们的住址、家庭状况、经济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表现,逐步掌握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平时仔细观察,注意调查研究,结合定期家访、逐个谈心等方式,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体察学生的情绪,接收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充分了解了教育对象,所以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就行之有效,因为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从而能够做到教有对象,育有目标。
2.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接管班级后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本着强烈的责任心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彻底有效的谈心工作。对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做好细致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工作,及时稳定学生的心态,尤其是思想有偏激倾向的学生,帮他们树立信心,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进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沉稳对待学生,冷静处理各种意外事情
班主任在抓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中,通常要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如何处理好班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甚至是严重的违反了校纪校规和学生行为规范的现象呢?首先是班主任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亲自过问,具备沉稳气度,快速了解发生事情的经过。其次是要允许学生有“偶然的错误”发生和存在,在处理过程中善于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帮助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临事沉稳的态度和冷静的处理方式,不但不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得到学生的配合,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 批评时贯穿“爱”,教育时体现“情”
在我所带的班上,有70%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务工,一年难得见父母一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对父母非常依赖的年龄段,然而他们却又偏偏缺少父母的关爱。这时教师便应成为孩子们的替代父母,尤其是班主任更应是集亲情师情于一身的角色,体贴关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让其懂得真爱,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对留守学生的批评更要让他们感受到严中有爱。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首先是找学生优点,然后真诚和学生沟通。
一般而言,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表扬往往少于批评。殊不知这过多的批评扼杀了多少农村孩子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进取心啊!我从同行和自己都犯过的错误中总结教训:面对犯错的学生,尤其是因为环境因素而使内心格外敏感的农村孩子,教育时一定要出言谨慎,从“优点”入手,逐步导引到他们应该改掉的“缺点”,把“恨”铁不成钢转化为“爱”铁能成钢。这种贯穿“爱”字的批评教育,学生比较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改正错误。抓住学生希望老师也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心理,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引导时重视体现“情”字,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明之以纪,保护好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
5.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杜绝偏“爱”现象
一视同仁是爱的深化。我在班务工作中从不袒护班干部、优等生,不歧视双差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位学生,为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生活在这个班级是快乐的。在一切教育活动中,一视同仁是教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教师不仅要爱优生,更重要是要爱差生。过去,我对班上的优生特别关心、爱护,对差生感到头疼,错误地认为对差生应该“凶”一点,因而对他们比较严肃,不苟言笑。这样一来他们很多事情与想法都不敢与我交流,极大地影响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这一事与愿违的事实,使我深深地懂得,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朋友。尤其是差生,他们有的是不愿受纪律的约束,有的缺乏修养,有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极差……他们经常受歧视,挨批评,压抑、自卑,逆反情绪越来越严重,逐渐变得冷酷、孤独。尽管有些差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这正需要教师用真挚炽热的爱去弥补和温暖。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表现突出的是“优秀生”和“低差生”,班主任都把“优秀生”看成掌中之宝,而对待“低差生”的教育不够耐心甚至放弃。要充分认识到转化一名“低差生”和培养一名优秀生是同等重要的。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但绝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社会背景不一样、学业成绩不一样,而采取不平等待遇。否则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班主任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实际上,不管处在哪个层面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交往中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通过以上几方面开展我的班主任工作,给我换来了不少“闪光点”:我所带的班级,在每学期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每一届毕业班升学成绩都好于校内平行班级;更让人欣慰的是,不管是升入其他学校的或是走上社会的学生,要么在节日寄来小小的贺卡,用炽热的心表达我当初对他们的教育之恩,要么是偶尔邂逅在街头路口,总是情不自禁地述说我对其当年的培养的感激之情。
魏书生曾说过:“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晴日朗,以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我也觉得,凡事只要用心,均能有好的收获。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难度大,但我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潜心钻研,摸清教育对象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同样能出彩!
(宁强县宽川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