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1-12-29孔灿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在我带初中藏文班汉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智力测验》这篇课文。此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面对节目主持人提出的“用粉笔画在黑板上的一个圆圈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机关干部以未打招呼、未经过研究为借口,不随便回答问题;骄傲的大学生们不屑于回答问题;中学生按老师所教的模式死板地回答问题;小学生活跃地、富有想象力地回答问题。电视台在播放这一节目时,给它加了一个简单的但却令人深思的问题: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其实,在我国这种教育现状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可能会扎实,考试成绩也较好,但由于缺少想象力的支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并不见得优秀了。正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这就是学生想象力缺失造成的后果。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真正明白想象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想象是人们将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人能在已往认识的基础上,去形成没有经历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它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想象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对文学的创新、科学的发展甚至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将德育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
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我们民族地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把握德育的命脉,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加入德育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才能真正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想象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
1. 营造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课堂生态环境是指课堂中能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宽松和谐的环境。我们可以按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儿童的“六个解放”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破除学生的偶像心理,要让学生敢于向书本、教师质疑,敢于畅所欲言,允许学生思想上的自由,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解放,获得学习的积极与主动。
2.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两主”关系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是学习的主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引导等方式,学生可采用讨论、合作等有利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良好氛围下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的课堂从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自然会逐步提升。
3. 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表象,使表象成为可用语言外化的充满深刻表现力的形象,通过自己的情绪语言去感染学生,把学生带进情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去感知外物,由一般的观察过渡到审美的观察。
例如,在学习《蜡烛》这一课文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文章中一些描写老妇人在炮火连天的危险条件下不顾年老体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及将珍藏的结婚用的红烛点在烈士坟前的段落,激起学生联想。通过教师的深情诵读,让学生想象老妇人的形象,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作品中那种情同母子、不分国界的美好感情。
4. 采用点拨的方法,让学生想象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思维停滞,不能打开想象的天窗。作为教师,我们这时应该善于启发,让学生主动地想象。例如,在解答《咏雪》课后练习“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较大的难度。这时,我们就该点拨一下学生:撒盐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柳絮随风飘扬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然后让学生想象起来,最后学生自然能得出一个形似,一个神似的结论了。
5. 从重点词语着手引发想象
文学作品是作者形象思维的产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教师要始终不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买橘送别”这一段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探、攀、缩、倾”等一系列表现父亲为“我”买橘的动词,让学生想象作者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及艰难,学生就能在对作品诵读及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体会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父子深情,并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6. 从主旨句着手进行想象
有很多文章在写作时总有一些概括性的语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些语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蕴。如在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我们在遇到主旨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就应让学生想象作者读书的艰难及作者的崇高志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现实读书生活的感情,并树立远大的目标。
7. 从课文结尾着手展开想象
教材中精选的文章有很多的结尾言虽尽而意犹存,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如在学习《喂——出来》这一课时,当读到工人听到头顶传来的奇怪叫声及小石头从他面前一掠而过这几段时,我们就应马上让学生结合前后文进行想象:紧跟着小石头掉出的还会有那些东西呢?通过想象,学生自然会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符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我们都可以采用。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付出百倍的努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拥有充足的信心,再加上不懈地耕耘,想象力这颗微小的种子一定会蔚然成林。
(拉萨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