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1-12-29杨雪芹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习;讲究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抓住新教材的活性,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寻求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于是我就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用心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构建“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树立新理念,扮演新角色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动,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必须随之发生转变,我认为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去支配教学行动,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师生关系的转变。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尊重有过失的学生、尊重有缺陷的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平台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爱的传播者,是学生心灵的沟通者,这样才能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二,教学和课程关系上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有了不同的衡量标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课程与教学又是紧密联系的,新课改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开发者、建设者和促进者,倡导民主、开发、科学,这样能有效的拓展教学空间。第三,教学方法上的转变。新课程突出了帮助、启发、引导的功能,帮助学生反思、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理、维护积极性,学会恰当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造达到水乳交融,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学习新课程,构建新模式
从“课改”研究中深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遵循“发展”的原则,“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结构为:
宗旨是“自主发现,问题中学”,研究“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教学规律,探询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教学策略。遵循“独立性原则”,运用学生的个性,自己选择探究方向与探究方法;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始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亲身经历;遵循“全体性原则”,激励和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按照实施原则把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运用“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的策略,使各类学生都能看到进步的火花,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链接新程序,讲究新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产物。理念更新,模式换代,模式更新,理念转化,二者是相继发展,相互依存的。正因为二者的相互联系,所以在新理念的作用下形成了“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六步”教学程序。
“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课堂模式包含的六步教学程序突出了主动参与、发展个性、体验过程、情感教学、合作学习;突出了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师生角色等的转变;突出师生交流、平等互助、成果共享的新型师生关系;突出了授人以“道”、授人以“法”、授人以“渔”的有效方法。对这种整体链接,平台交往的优化组合,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所以作为教师,要去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创新,结合区域实际,结合教学实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用教师“导”的技巧手段拉动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做“点火者”,尽可能多的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点火处”,唤起学生“想点火、敢点火”的欲望。要让师生教与学的合理组合碰撞出新的火花,让这种灵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使学生达到“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深处有奇观”的境界。如果把教师、学生、教材链接到一个平台,互助学习、互动交流、互相服务,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在“自主探究,发展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