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问题与策略
2011-12-29周博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该文通过资料法、逻辑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提高体育教学科研的认识;增加教师编制;制定引导与鼓励措施;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研究
20世纪末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个文件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了高等教育序列,规定了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产业服务。这个文件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保障,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与质量都得以快速的发展。据统计,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1 215所高职院校,而1999年统计数量仅为161所。高职院校规模与数量快速的发展,使得高职院校本身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特别是高职教学研究成果较少,体育教学更是严重滞后。本文通过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高职体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给出解决的办法,希望为高职体育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各类在校高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数量没有因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有明显变化,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明显偏低,造成高职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急剧增加。据统计,全国高职60%的体育教师工作量在18学时以上,只有16%的体育教师工作量在12课时以下,这个统计还不包括第二课堂、各种体育活动组织、教研活动等。工作量大使得教师没有精力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用“高职体育教学”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截至2011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只有65篇,国家级精品课程只有两个。援引教育部官网统计,全国的专职高职教师有50多万人,即使体育教师在高职院校专职教师中的比例很低,以平均每个高职院校10名体育教师计算,全国高职体育教师数量也在12 150名以上。显然研究的成果与教师的数量明显偏低,研究的数量与深度都令人堪忧。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都很低。
二、高职院校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 对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不能把高职教育理解为专业技术教育,有些高职院校只是盲目地增加专业技术课程的数量,严重压缩基础课程与公共课程的课时数量,甚至像体育与健康这样的必修公共课也难以幸免。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对高职教学目标认识不清,是对教学与培养目标的表面化、简单化解读。另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与体育教师中存在体育教学科研无用的观点,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进行身体活动,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专业技术,体育教学研究没有必要等。
2. 工作量大造成体育教师无暇进行科研
高职院校数量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在校生人数不断飙升,但体育教师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这就造成体育教师的个人课时量很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即使有少数教师有热情进行体育教学与研究,研究的质量与数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3. 缺乏有效的引导与奖励机制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术教学,轻公共基础教学的现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都向专业技术教学倾斜,所以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地位较低。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课题申请时习惯了只关注专业技术课程。这种做法在形式上就造成公共课没有专业课的地位高的现象,教学管理部门也缺乏对基础课程研究的正确引导,忽视了公共课程特别是体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更缺乏有效的、操作性强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4. 研究的层次低,内容重复
由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对科研的认识不清,缺乏一些有效的引导与奖励机制,造成高职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层次较低,研究内容重复多,很多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是应付科研任务与评定个人职称。研究缺乏针对性,随意性较大,大部分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多是一些个人经验总结与工作体会,这些个人经验与总结利用与推广的价值不大,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所以,高职体育教学研究整体水平较低,研究的对象单一,造成研究的层次低,重复研究多。
三、策略
1. 提高对科研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但这和重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矛盾,二者是统一的。高职体育教学要能围绕专业技术教学进行改革,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引导与教育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坚决抛弃高职体育教学研究无用论的观点。
2. 增加教师编制,增加科研时间
高职体育教师数量要与在校生比例协调,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体活动,让教师在完成工作量的同时,有时间进行体育教学与改革的研究。
3. 制定奖励与引导措施
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倾斜,鼓励建立高职体育教学研究机构,出台一些鼓励体育教学研究的制度。
4. 拓展研究视野
把个人经验和体会与高职培养目标相结合,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体育教学如何服务好专业技术教学上,对体育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格.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
函授通讯,2001(4).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