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行目标管理以提高学生素质

2011-12-29秦玲玲吕海杰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学会适应和创造。
  关键词: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学生素质
  
  随着以知识为核心增长点,以智力型无形资产取代物资型有形资产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适应,二是提高。即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学会适应和创造。实践证明:实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学生工作系统化、目标化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是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系统原理,配置进行。因此,必须确立“以德育为首,以教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四有新人”的学生工作方针和目标,适应人才供求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加强素质教育,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三育人实现三自我”。
  (1)从管理机制上变松散型管理为集约型管理。破除以往学生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管理模式,建立全校学生工作系统管理,目标量化考核,逐级分工负责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与自下而上的监控体系,配套实施制度。逐级分类制定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为一体的学生工作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各相关科室、班主任、学生会直至班委会、团支部分别与学校领导或主管部门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职责书,自上而下分级分工负责,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为保证系统管理,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专题研究,民主决策工作高度和达标评估,及时沟通信息,研究对策。形成全校上下“学生人人管,人人管学生”的集约型学生工作格局。
  (2)从政策导向上创造优良的学生工作环境。为确保“三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把学生工作列入教学、管理、后勤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考核、评估,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在这方面,我校明确规定,专任教师任现职期间,必须担任2年以上班主任,方有资格晋升职称。而且,班主任的选聘实行“个人申请竞选、学生科考察、校长聘任(鉴定班主任岗位目标责任书)、业务培训”上岗制。对上岗后不能认真履行岗位目标职责或工作不得力者,一个月实行诫勉,连续两个月的随时解聘下岗。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三育人”积极性,专任教师竞争上岗当班主任,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3)从管理内容、方式上化达标管理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者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发挥受教育者的先天条件,按照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需要,通过实践锻炼,全面和谐地培养其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的教育。换言之是身体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鉴于此,工作中,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达标管理中去,使学生从一言一行达标的细微“量变”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全面发展的“质变”飞跃。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实践表明,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促进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优良的校风的形成。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通过加强以目标管理为依托的整体素质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文明素质等显著提高。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创文明标兵、创四有队伍、创先进集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利用节日、寒暑假、星期天参加“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了多数学生的自觉行动。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不仅是一句行动口号,而且成了多数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现在故意损坏公物的没有了,关心学校、节约水电、爱惜资源、爱护花草树木、自觉维护公共设施的多了。对校园公共设施、卫生区实行分区责任目标管理。爱校节能,直接为学校创造了巨额经济效益。为学校建设献力,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学生“三自我”能力提高了。例如,学生自己组织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发组织青年志愿活动、宣传咨询活动;自发申报、承诺“创无违纪班级”“两操”(早操、课间操)免检班级、自办英语角、广播站、学生社团、创建特色班级、文明班集体,争当文明标兵、三好学生等。既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
  (4)学生自治意识增强了。“守纪光荣、违纪可耻”“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成了广大同学的共识,遵章守纪、团结互助、争先创优蔚然成风。因此,我校学生打架斗殴现象减少了,校内吸烟、喝酒现象杜绝了,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的没有了,谈恋爱、考试作弊现象基本消除了。出现了学生工作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普通班、高职班一个样,在校班级与实习班级一个样的良好局面和良性运行态势。
  (5)目标量化管理把“思想品德”这个概括性的抽象名词,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化,使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对学生的约束力和鼓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奋发、上进的心理素质。
  三、瞄准“四点”,注重素质养成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重在加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操作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四点,善于加强学生素质的养成训练。
  (1)找准着力点。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脉搏,从知、情、意、信、行几个环节中选准切入点、遵循“接近性”原理,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坚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细贯始终”的原则,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时刻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引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施教。
  (2)抓住关键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素质的循序养成,从“勤、俭、诚、信、义”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格训导”。通过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做人诚实、学业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身体结实”的求实作风和务实精神,使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3)把握结合点。教育学生把管理目标与个人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用内化了的社会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调控。注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学生的自查与互查,使学生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管理,既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又避免学生片面追求量化得分。
  (4)占领制高点。管理目标的确立应体现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立足“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组织达标过程中,要注意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机制,利用多种教育方式的互补性;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建立约束机制,促进严格自律的自觉性;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激励性。
  总之,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效果显著,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些方面很难定量评价。因此,这一方法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使之更加系统、规范、科学。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