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优化初中思品教学的“咖啡伴侣”
2011-12-29周建新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一、让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可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离不开教育思想和最佳教学方案的决定,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也离不开教育思想这一教学灵魂的指导。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首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1. 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依据。因此,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
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必须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教学目标为“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中学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决定了品德课必须把知识、能力、觉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若重能力、知识,轻觉悟,则有悖于品德课的特殊性质;若重能力、觉悟,轻知识,则能力、觉悟就会因失去载体而成为空中楼阁;若重知识、觉悟,轻能力,则明显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这三个目标必须真正统一起来。教师在授课时要真正把握这些目标,必须做到:(1)贯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作为制定目标的基本依据。(2)认真钻研教科书,把握知识内在结构,明确难点,准确把握教材目标。(3)深入实际地了解学生,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
2. 强化学生为本的发展意识
在师生关系角色的转变中,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做法已不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这成为时代精神和主旋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为本的意识:从情意因素入手,发展学生的自觉性;从认知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从实践活动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更多的是整体把握,把学生作为学校活动的主体,在全面发展的意义上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
3. 强化学生个体素质发展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个性在学生求知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全面发展人、完善人,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强化学生个性素质发展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知识竞赛、撰写小论文)发展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和创新才能,逐步开发潜在能力,发展积极个性,提高整体素质。
二、让多媒体技术呈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新课改倡导必须把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而这个过程的转变,有赖于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不断优化政治课教学过程。但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说教式为情感式;变单向式为多项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根据发展的教学实际,不断充实、调整,使教学方法更趋合理,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具有形象化,可再现性、综合性特点,便于学生把抽象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的电教媒体作用加以Tvy77y5+YuFdz4k8s6F/Rg==理解掌握。同时,电化教学对于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感染力、加大信息容量、提高课堂功效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情境设置形象化,增强了情感教学目标的可感受性
在课文的讲解中,常常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来分析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偏灌注式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疲于听讲,很难引导学生进行感性思维。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或者录像、幻灯等电教设备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其感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特点,传递信息真实、生动形象。如在“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学中,利用录像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象,同学们被精彩的画面吸引着,陶醉着。此时把画面突然切转,展示了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场景,美好的事物遭到了破坏,在美与丑的强烈冲击和对比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从内心深处增强了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意识。
2. 教学过程直观化,增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及应用程度。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常常以不变应万变,总是按复习提问、新课讲解、归纳观点、提问小结、布置的过程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千篇一律,致使课上得生硬、枯燥乏味,使得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几乎一致,重、难点不突出,从而使教学目标的实现很难达到。而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借助于画面、音响等效果,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深刻领会,灵活运用。
3. 课堂内容丰富化,增强了认识教学目标的可训练性
中学品德课知识点多、容量大,但课时偏紧,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务之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由于信息处理编制在课前,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教学中老师板书,学生笔记的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许多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讲清课文中的知识点,增加知识容量,并有时间对课文中需要认识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设置习题,进行训练,帮助识记。
总之,要提高中学品德课教学实效和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苏州吴中区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