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
2011-12-29董文娟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激励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管理中的激励策略虽是即兴产生,却根植于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和正确的教学观念。
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心中只有教案的时候,无数精彩便在无意间流失了,所以,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能走进孩子心灵的,不一定是教师一次精心的设计,却往往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虽无声,却充满智慧。这样的激励或许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听过特级教师的课的教师和学生,一般都有一种“流畅”“丰富”“着魔”的感觉。在这些特级教师的课堂,就连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妙语不断。这都是激励的魔力。
模仿别人成功的语言是一种能力,能迁移建构自己的课堂管理策略,是一种更高的水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不看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因而,我们要从别人的课堂中搜寻激励策略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汲取细节背后的精神营养。
一、王文丽:激励性语言——点石成金,一字一句拨心弦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在给三年级的孩子上“锡林郭勒草原”时,刚开课不久,王老师叫同学们读课文。如果对哪部分感兴趣,就多读几遍。学生读后纷纷举手。王老师走到一位低着头、未举手的女生前轻声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王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王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王老师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王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4 000多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4 000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小女孩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
老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畅所欲言,使学习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于永正:榜样激励——行云流水,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永正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硕果累累的果园。
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煞有介事地说:“陆××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头脑中变成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杨梅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陆××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用夸一个叫陆××的同学把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想象,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讲出来了。使学生在发自肺腑的笑声中,感受到读书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的读,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
三、孙双金:适时激励——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
一次教海探航公开课教学,孙双金老师为与会者上“黄河的主人”一课。孙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写乘客的悠闲自得呢?”许多同学都作出了回答,孙老师给予了恰如其分的点评。这时,他走到了最后一排,眼光投在了最后一位男生身上。那是一只举得不高的手,孙老师请他回答。男孩用怯怯的声音作出了回答。显然,这位男生的答案非常精彩且与众不同,孙老师一下子捕捉到了!他很想好好表扬他一番,可是意外却发生了。孙老师俯下身子问这位男同学的名字。男孩或许是紧张,或许是胆小,或许是不知所措,或许是名字的确有点拗口,总之,他没讲清楚,孙老师自然也没听清楚。孙老师连问了三遍,连说了三遍,居然都没能准确地说出男孩的名字。男孩一下子脸红了,眼里噙着泪花。当从全班同学的回答中才准确地说出了男孩的名字时,孙老师默默地看着男孩并向他伸出手去。他给予了男孩极高的评价:“席××,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孙老师连夸了男孩子两遍,连握了两次手,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男孩子坐下去,悄悄地擦去了泪花!
课后孙老师特意去向班主任打听了一下这位男孩的情况。当得知这位男孩原本性格内向时,孙老师为自己没能一遍记住孩子的名字而自责,他担心因为自己的粗心伤了男孩的自尊心。
课堂里的细节教育动人,课后打听孩子情况的教育细节更感人!课堂里,孙老师捕捉了意外的瞬间,用智慧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孙老师对这位男孩的高度评价及那两次有力的握手的细节或许会影响男孩的一生,而孙老师课后及时去了解孩子情况的细节,既体现了他主动弥补自己课堂里“不慎”的谦虚的大家风范,更让老师们懂得了:激励无处不在,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细节。而判断有无价值的标准便是:胸怀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四、窦桂梅:有针对性地真情激励——引领学生思维
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
师:你的回答就是与众不同,别人想到楚王的无礼、傲慢,你则想到楚王的可爱。了不起!
师(笑得很灿烂):我看到你们脸上的这种灿烂的笑了!
……
师(语调越来越高):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见同学们的读书声和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说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
师(频频点头):可以。你们认为呢?真不错,特别是哪一句读得好?
师(握握学生的手):我非常想和你较量一下。
师:如果我是你,我一定说——谢谢你的指导。
师:是我听错了,还是_____,我觉得这里应该_____。
师:音色也好,读得也顺,这几个字音应该_____,不信你自己再读,一定会更好。
师(有力量的抚摸):你看,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么多的快乐。
师(摸着学生的头):孩子,你再面不改色地读_____,谢谢你的发现。
师(夸张地拍拍某生的肩):晏子什么也没改,他的秉性,他的潇洒、自信。虽然我很矮,我很小,但我的气质不凡。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啊!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啊。再来!还有怎么笑?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们课前背的诗来说就叫“谈笑间,墙槽灰飞烟灭”,用现在的时髦词,叫笑傲_____(江湖)。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小个子晏子我依然风度翩翩,我依然有气质,有魅力!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文化,从笑声中,就是超越了晏子这种自身的……这种脾气、性格,笑声之外的这种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含情的评价语言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是因为它饱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对学生、对职业的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以情动人。
回味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我深深折服于她匠心独运的设计,恣肆汪洋的广博,鞭辟入里的深邃。还有那充满张力的激情,那富有激情的动作激励,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把整个课堂烧得沸水滚滚,把课上得那么驰骋潇洒,激情动人。
窦老师进行课堂激励时,激情满怀。真情倾注在她的每一句课堂语言中,真情体现在她的每一个动作中,语言和动作融为一体,一点点激发学生的信心,一点点燃起学生的激情,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正如她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摸,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我指导、引导、鼓励学生,很舒服。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想,特级教师们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名家之石,为我们抛砖引玉,告诉我们激励策略的由来。
(溧阳市文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