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1-12-29杨建林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实验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頗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验: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上一些向同学问好或有关化学学科特色的字样或图形等,课上把白纸展示给大家后,再喷氢氧化钠溶液,纸上就会变出红色的字样或图形来。通过类似实验可以使学生高度兴奋,产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精心创设一种良好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化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例如,讲到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可以发生置换反应吗?”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会答:“可以!”教师可再引导:“如果可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得出初步结论是如发生反应,会有红色的铜析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演示出这一实验,结果会发现金属钠浮在溶液表面不断游动,最后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若渴的心理要求,从而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三、通过活动探究,诱发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能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更加理解。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采用边做实验边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并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如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实验,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个软塑料瓶,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看着塑料瓶收缩,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同时,还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课外活动课多以趣味实验为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注入了一股强大动力。做好化学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由此而激发。
  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方式就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彻底摒弃“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通渭县义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