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方法

2011-12-29李玉琴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摘要: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推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没有兴趣的读书,让学生感到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学生兴趣对枯燥抽象的数学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我在数十年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让大部分学生热爱上了学习数学。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实际经验,我谈一下自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
  一、从宏观角度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了目的干起来就有了内在动力。学生学习也是这样,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好,且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数学就有了动力。
  我认为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生活和事业发展紧密相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一般不急于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生就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为工作的需要,有的说是为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等。我让大家安静下来,说:“你们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核子之微,火箭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然后我再列举身边具体的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并且指出数学水平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并且明确学习的目的,为学生以后努力学习数学加足了“油”。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心境和教态的好坏,不仅制约自己知识信息的输出,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输入,进而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应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紧张、反感情绪,从而抑制智力的发展。在解题中,充分暴露自己探索思维的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思维得到暴露,并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质疑。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感情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对教师的课也感兴趣。对教师来说,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便于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应把课堂作为师生心理交流的第一阵地,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三、巧妙答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处于一个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新事物,特别容易被一些新奇和有兴趣的事物所吸引。例如,我在讲增长率这一节课时,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店老板,同时出售两件上衣,每件60元,他说,一件赔了25%,一件赢利了25%,那么,你能说出这个老板是赔了还是赚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好奇,有的猜,有的演算,顿时都积极思考起来。又如,我在讲统计初步中的方差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咱这个班有甲、乙两名同学,他们在五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为甲同学——65,78,88,84,100;乙同学——93,82,76,84,80,现在要从这两名同学中推荐一名去参加数学竞赛,请你帮我推荐一下,让哪个同学去最合适?学生活跃起来,有的算两个人的平均分,所得结果相同;有的凭自己的直觉猜测结果。我及时点题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方差,这样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因学生急于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听课时便专心致志,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由此使我认识到,对学生的好奇心要注意引导,使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四、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有关的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家的生平和故事,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联系教材,介绍相关数学史资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现行的课本中有很多定理、公式、法则等是以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结合这些内容介绍数学家的生平、成就和崇高品质,用数学家好学的故事感染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五、利用“小循环、勤反馈、强校正”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多年教学反馈提炼而成的教育经验,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做好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构思和设计,认真备教材、备方法、备训练题,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我都对优、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阶梯式的训练题,每一类型学生都设置三个梯度的训练题,每个梯度两题,让学生训练,我巡视指导,适时点拨,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当堂纠正,对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当面校对。这样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觉到所学知识容易接受,易理解,符合自己的口味。这样做使快者快学,学得轻松,慢者慢学,学得愉快。久而久之自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必须自始至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激发、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修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中.增强中职学生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J].成功(教育),2010(5).
  [2]卢展安.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2011(4).
  (叶县昆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