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2011-12-29侯新虎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有的只顾记笔记;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特别是适应教师教学的能力
因为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从适应教师的教法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三、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总是跟着感觉走或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四、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一带而过,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五、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六、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大部分同学只注重做法,而忽视运算,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导致很多题目都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数学成绩难以提高。
七、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八、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积极进行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养成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的能力。
十、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十一、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上课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十二、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学生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要注意的是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照抄,顾此失彼,影响听课效果。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