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的起跑线载不动孩子未来
2011-12-29戈海
成才之路 2011年26期
今年7月,北京市教委发文叫停幼儿园兴趣特长班,禁止其变相创收。开学时人们发现诸多幼儿园照旧收钱照旧开班。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称“设兴趣班应家长要求”;学前教育专家则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背负过多学习负担,让单纯的兴趣爱好掺杂功利色彩。
从目前幼儿园中疯狂生长的“兴趣班”“园中班”不难发现,社会上所谓的起跑线早已前置至幼儿园,换言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很多家长的眼中便是不能输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就为孩子灌输竞争意识。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被兴趣”,但如果要这些家长放弃孩子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没几个家长敢这么做,毕竟没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即便再不愿意也只是腹诽,要花的钱一元也不少。幼儿园自然乐得家长如此,大肆开办兴趣班,摆明了是赚钱的陷阱家长也只能往里跳,而直接后果便是一些幼儿园堪比大学的收费标准让一些家庭不堪重负。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此超前的“起跑线”真的是对孩子未来的正常投资吗?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起跑线之说并非无稽之谈,但此线非彼线,从目前中国教育投入来看,存在几个基本问题:发达地区的投入大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城市投入大于农村地区的投入,重点院校的投入大于普通院校的投入等。那么以起跑线的逻辑来分析,贫困地区的孩子实际上在接受教育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富庶地区,比如同样是小学,发达地区的授课教师或许是大学毕业,而欠发达地区的很有可能会是初中或者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这种以义务教育设定的起跑线并非十全十美,却也不是那种由于家长社会的过于焦虑而前置到幼儿园甚至更前的起跑线所能相比的。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幼儿园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玩而非学一些不必要的技能,那是在扼杀孩子的童年,过早将孩子置于社会的焦虑之中。从整个社会竞争角度来说,成人间的竞争是一种知识技能的竞争,但这些知识技能的最佳学习时间绝不是幼儿园时期,甚至不是小学时期,这个时期不是将孩子们的思维固化的时期。
所以,一些发达城市的孩子并不存在是否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他们恰恰输在社会的浮躁与家长的焦虑之上。同时须明白,真正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是那些极少获得教育投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