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演化经济学主要思想述评

2011-12-29白瑞雪

人文杂志 2011年2期

  内容提要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古典力学为自然科学基础。演化经济学试图以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突破了统治西方经济学近两百年的古典力学基础,推动了现代经济学革命性的发展。本文将介绍现代演化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学术渊源和代表性学术观点,并对演化经济学的前景给予初步评价。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自然科学基础 代表性观点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1)02-0089-05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古典力学即牛顿力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然而,一个多世纪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其自然科学基础上已明显落后。在这种条件下,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产生了演化经济学(EvolutionaryEconomics),并取得了引入瞩目的发展。演化经济学试图以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来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本文将介绍演化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学术渊源和代表性学术观点,并对演化经济学及其前景给予初步评价。
  
  一、演化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与基本特征:
  生物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古典力学即牛顿力学作为其自然科学基础。一个世纪来,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了许多发展,构建了许多新的模型,但是,大都没有跳出古典力学的框架。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一直使用古典力学作为其框架和分析方法,并且愈来愈向在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个多世纪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有了相对论、量子力学,而且,物理学中的电学、声学、光学和核物理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如此,其它科学,如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等学科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显然在自然科学基础上是落后了,加之于近期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对现实解释的困难,经济学自然科学基础的更新就迫在眉睫了。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西方,演化经济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演化经济学试图以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构建新的经济学理论,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入经济学中,对现实社会经济及其发展做出解释。这是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演化经济学家们认为,对于经济学而言,生物学的方法要比古典力学的方法更加适合,更具有优势。例如,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指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有创造和改变的能力。”而西方经济学中惯用的一般均衡分析忽略了系统外部的变量,认为创新这一具有推动力的因素是对正常状态的异常扰动。这样一个由简单的自我封闭的个体构成的经济理论结构,是难以持续存在下去的。而生物学则具有综合陸研究方法的优势。他还指出,“生物学思想之所以与经济学相关的另一个极端重要的理由是。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都是极为复杂的系统,都带有繁杂的结构和因果关系,既包含了连续的变化,也包含极大的多样性。”
  概括地说,演化经济学与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以下五点区别:第一,演化经济学主要使用对生物学的类比和隐喻,而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习惯类比和模仿古典力学。第二,演化经济学认为现状是动态的,是由社会演化产生的;而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现状是固定的并将永恒的存在下去,没有历史观。第三,演化经济学采用整体分析法,认为社会经济体系是复杂的系统;而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使用简化分析法,认为社会经济是一个封闭的、可预测系统。②第四,演化经济学分析使用种群原则(popula。tion thinking);而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典型代表一般经济行为者”(typological think,ing)的个体范例。第五,演化经济学的决策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决策原则是“追求最优”。
  
  二、演化经济学的学术起源:从马克思到熊彼特
  
  就以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学而言,演化经济学的学术起源被认为:起始于马克思,灵感则来自于熊彼特。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R,Darwin)的《物种起源》出版,进化论诞生。1860年,马克思(Karl Marx)就阅读了该书,并认为:“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④对马克思的研究成果,当时就有人指出:“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替代的特殊规律。”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无论是关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描述,还是对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阶段的论述,都被认为是对达尔文演化(进化)思想的一种应用。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了homteinB Veblen)在《经济学为什么不是演化的科学?》(  著名的新古典经济学大师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并没有像现代新古典经济学那样拘泥于古典力学的范式。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他表达了经济学应该与生物学相结合的倾向,他说:“经济学家的乐园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在于经济动态学”。⑧他还指出,在经济生活中不可逆转的演化变革是极端重要的,认为经济社会的演化是渐进的。他的这种思想中明显包含着演化隐喻。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被认为是现代演化经济学的灵感来源,为现代经济演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起点。熊彼特对演化经济学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创新理论,他将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创新看作是经济变化过程的实质,强调了非均衡和质变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其传统的经济学家自称为“新熊彼特”学派,其中一些学者构成现代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借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但是,目前,演化经济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在演化经济学大旗之下的经济学家,各有不同的研究点位,各有不同的理论观点。下面介绍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 经济演化中的基因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重在“自然选择”理论,而早期的演化经济学者也主要使用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研究经济学。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与孟德尔的“群体遗传学”进行了综合,之后又与分子遗传学综合。这拓宽了“生物进化论”的研究层次与深度,使之发展到了“综合进化论”阶段。与“综合进化论”相应,现代演化经济学在分析中引入了“基因”这一基础概念。霍奇逊在(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中介绍了经济学中的许多“基因类比物”,如人类习惯,组织惯例,社会制度甚至整个经济系统。在此基础上,霍奇逊对演化经济学的概括具有代表性,他认为演化经济学有三个标准:(1)本体论标准:新奇性;(2)方法论标准:是否反对还原论;(3)隐喻标准:是否在经济理论上广泛使用生物学隐喻。这三个标准构成了霍奇逊主张的NEAR演化经济学,即“接纳新事项、反对还原论(Novelty Embracing,Anti—Re—dnctionism)”。
  
  2 经济演化中的惯例说
  在1982年合著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一书中,纳尔逊和温特(Nelson&Winter)颠覆了“市场选择论”。他们认为:经济行为中的演化将是“惯例性”的,而不是“理性选择”或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他们的分析前提是,经济主体现行的惯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具有相对的刚性,这样这种惯例性行为就可以被当作“基因在经济学中的对应物”。由此,他们认为,演化是沿着惯例进行的,而不是沿着理性的方向进行的。他们在“组织遗传学”水平上指出:“惯例的知识是理解行为的核心。将企业模型化就意味着,将惯例及其如何随着时间来改变的问题加以模型化”。
  
  3 经济演化中的多样性说
  在《演化经济学与创造性毁灭》一书中,梅特卡夫(J,Stanley Metecalfe)力图说明世界经济的变迁是由于其中包含的多样性。他认为任何类型的创新都是历史变迁的驱动力,并且创新驱动的经济过程是开放的。而复制因子是任何演化变迁的核心所在,具体到现实则是企业在总产出中市场份额或经济权重。梅特卡夫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理论还有待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一直强调对资本主义历史演变的纵向分析,对于制度多样性分析显得十分贫弱。而资本主义的演化不仅是纵向的发展变化,也包括横向的制度多样性的创生,这一点和生物界的进化过程是类似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所谓“纵向性”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运动规律的说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本主义外在表现形式自然有所不同,自然是具有多样性的,这可以由经济学中的“地域生态学”来研究。梅特卡夫还以企业的发展为对象研究企业结构的演化与变革过程,认为演化充满连续的结构变迁的经济世界,这种结构变迁是内部驱动的结果。
  
  4 经济演化中的崩溃说
  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一书中,佩蕾丝(Carlota Perez)以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对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危机周期中的作用及表现进行了技术层面的研究。并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每在40~60年必然发生一次崩溃,并给出了范式。个人认为,危机是矛盾的尖锐化,在此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与革命是资本主义竞争客观促成的,金融资本的发展愈加证明了资本主义资本与生产分离的加剧,同时愈加使资本主义矛盾加剧,最后造成崩溃。当然在此过程中,技术层面的现象也确实会有迹可循。资本主义在崩溃中进行调整,主要是货币及金融政策的调整,调整可以缓和或掩盖一定的矛盾,但同时会延缓矛盾发生的时间并加深矛盾的程度。国家干预的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分配和再分配,从社会制度上进行微调,这种调控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引发社会制度的质变,即功能性突变。技术变革的周期和固定资产的更替周期会对危机的爆发有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5 企业遗传理论模型
  一些演进经济学家,以分子遗传学中DNA的结构和中心法则为模板,构建了企业遗传理论模型,研究企业及其发展。下面介绍三种代表性的模型。
  企业蜕变理论模型。高哈特等借用了遗传学中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将整个企业视为拥有12对染色体的有机生命体“生物法人”,企业的目标就是让众染色体的追求协调一致。这12对染色体的功能分为4种:①重新规划;②重建组织;③重振活力;④自我更新。
  企业DNA模型。尼尔森(Gray Neilson)等根据生物遗传学中的DNA结构构建出企业DNA模型。在该模型中企业DNA由四个要素组成:①组织架构;②决策权;③激励机制;④信息传导。这四个要素犹如生物DNA中的A、T、C、G 4种碱基组合形成显示企业独特性的企业DNA。③凯瑞企业DNA模型在实际中得到了一些佐证,但是,Curtis Ver-8choorO认为该模型仍有不足,主要是在于没有包括企业文化。另外,在生物体的DNA结构中,DNA双链是由A—T、C—G互补成键形成的,而企业DNA中的四要素并非两两互补,而是层层递进的。
  企业遗传物质和遗传法则模型。李贤柏用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论述。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后,他提出“企业DNA(特质)一企业RNA(技术)一企业蛋白质(产品)”的企业遗传中心法则。他对企业DNA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内外可以分为外链和内链两大类,提出企业的遗传物质具有四个特征,即稳定性、复制性、控制性、变异性。⑤雷海民等认为该模型有数条不符合企业管理理论的基本规律。根据分子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来看,李贤柏模型对企业DNA的及其向蛋白质转录、翻译的阐述仍有缺陷:企业DNA的在转录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编码链?起始点何在?企业技术作为RNA需要包含DNA中的外显子信息,如何做到?且RNA传递的信息最重要的部分在于RNA的剪接、编辑和修饰,企业技术如何做到?虽然如此,李贤柏模型仍然是一种很有开创性的理论模型。
  
  四、结束语:演化经济学的前景
  
  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一直使用古典力学作为其框架和分析方法,并且愈来愈向在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向发展。以至于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⑦和米尔顿,弗里德曼(MiItonFriedman)①都指出: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可能会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不是帮助理解现实的工具。实际上,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已经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演化经济学将生物学的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突破了统治经济学近两百年的古典力学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革命性的。有利于打破目前经济学所面临的停滞状态,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当然,在对自然界的研究中物理学和生物学是并存的,同样,作为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物理学的方法和生物学的方法两者也将是并存的。
  人类是一种生物,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的地质时间中存在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基于此,人类的进化与生物的进化密不可分。而由人类组成的人类社会的演进与人类的进化亦密不可分,就像生物学中著名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所以,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学与研究生物进化的生物学的关系,比之研究自然界的古典力学,自然更为相通。因此,将生物学方法引人经济学研究的演进经济学,本身就是经济学的革命性发展,无疑将有广阔的前景。
  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经济过程与生物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区别。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的一个不同在于:生物进化更加单纯,只是在自然环境下的适应与改变;而社会进化的复杂性之一还在于在自然环境下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更大的变数。因此,不能机械地将生物学的方法和理论直接搬到经济学研究之中。
  彭罗斯(E,Penrose)就曾指出,将社会演化过程与达尔文主义的选择理论做类比是不明智的。彭罗斯认为,人类最重要的行为特征是深思熟虑和算计(Penmse),②而达尔文主义的演化过程是由遗传物质储存信息进行的,并无认知主体参与(Herrmann—Pillath)。③事实上,人类社会及经济及其体制的演化是人类这种生物参与创建的系统,使用演化这个生物学隐喻,不能机械地将这一概念从生物学中照搬过来,而是在社会科学中予以引申。
  总之,演化经济学将生物学的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突破了统治经济学近两百年的古典力学方法,有利于打破目前经济学所面临的停滞状态,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学的发展;而且,演进经济学本身就是经济学的革命性发展,无疑将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社会经济过程与生物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区别,不能机械地将生物学的方法和理论直接搬到经济学研究之中。
  
  责任编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