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卷评讲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1-12-29魏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试卷评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试卷评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试卷评讲中教师不仅要公布正确答案、订正错误,还要结合相关的试题对学生的思维加以训练,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一、推理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具有条理性。在其具有思维逻辑性的人,其思维活动能够服从逻辑规律,思考问题时,层次清晰,井然有序,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系统性强。
学生在考试中做对了一道题并不代表他真正理解了这道题。有的学生是靠经验办事,一旦题型稍稍改变一下,他就不会做了;有的学生则完全是靠蒙的。所以,在试卷评讲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讲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例1:(2003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
(1)单质L是__________。
(2)化合物B是__________。
(3)圈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于反应①和反应②的特点:C高温下分解生成D和E,且“已知反应①是工业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高中范围内符合要求的反应只有一个即CaCO3■CaO +CO2↑(工业上制生石灰);由A和B在电解条件下生成L、M、H三种物质,可联想到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2NaCl + 2H2O■2NaOH + Cl2↑ + H2↑。确定了两个反应,各种物质就容易推断了,B能和D反应,只能是H2O,A为NaCl。结合“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可判断E为CO2,D为CaO,G为Ca(OH)2;H能与Ca(OH)2反应,H为Cl2,L为H2。这其中涉及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分别为:2NaCl+2H2O■2NaOH +Cl2↑+H2↑(氯碱工业)和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制漂白粉)。
这样推断,一环套一环,思路非常清晰,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人的最高级的思维模式就是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是指善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一道题通常不止一种解法,在考试时只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解法即可。但在试卷评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其他解法,以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例2:(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I)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人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人6mol·L-1 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人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①②③④⑤⑥略
⑦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解析:(7)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只要实验原理正确,并将具体实验方法叙述清楚即可。考生可以用多个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总的来讲可分为四大类:
沉淀重量分析法:a.通过测量CaCl2或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b.通过测量AgNO3与NaCl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c.以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代替原题中的碱石灰,通过测量CO2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CO2体积分析法:通过测量反应中生成的CO2的体积,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差量分析法:先将样品溶于盐酸,然后蒸发结晶,测出晶体质量,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差量,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滴定分析法: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试样,计算出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可以促使学生摒弃死守书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而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
三、巧思妙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人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创造性地寻求并获得研究现实的新途径、新事实和规律,提出新的解释和新的结论。
在考试中要让学生用最稳当的方法解题,但在试卷评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解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3: 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反应X + 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X) = n(Z),则Y的转化率为()
A. ■×100% B. ■×100%
C. ■×100% D. ■×100%
解析:本题的常规解法是根据转化率的定义及X、Y、Z之间的来计算。但在评讲试卷时,有一个学生说他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他的思路是这样的:Y的转化率等于反应中消耗的Y的量与Y 的起始量之比,而Y 的起始量为b mol,因此, Y转化率的表达式的分母上必含有字母b。利用这个隐藏信息,我们不用计算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B。
创造性是思维品质中最本质、最宝贵的品质,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剖析错例,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与成果。批判性的思维能够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吸取别人的思想的精华,而摒弃别人的短处和缺点,摒弃别人思想的糟粕。
试卷评讲时,对于试卷中的一些典型错误,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并改正,这样不仅可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4:(2005年高考江苏卷)通常人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略
(3)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Si(s)+4 HCl(g)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__________kJ/mol
错解:2个Si原子拥有1个Si-Si键,则1摩硅晶体中有0.5摩Si-Si键。因此有:
ΔH=∑E(旧)-∑E(新)
=(360 kJ·mol-1×4+436 kJ·mol-1×2)-(176 kJ·mol-1×0.5+431 kJ·mol-1×4)
=+500 kJ·mol-1
分析:本题的得分率很低。上述错误解法的根源在于忽略了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1摩Si中共有2摩Si-Si键。因为,每个Si原子与相邻的4个Si原子通过Si-Si键相连,每个Si-Si键皆为2 个Si原子共有,所以,每个Si原子平均拥有的Si-Si键数为:0.5×4=2个。
注意到了这一点,正确解法就不难得出了:
ΔH=∑E(旧)-∑E(新)
=(360 kJ·mol-1×4+436 kJ·mol-1×2)-(176 kJ·mol-1×2+431 kJ·mol-1×4)
=+236 kJ·mol-1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会独立思考,放弃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惰性思维习惯,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