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感知“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化”
2011-12-29宋玉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摘 要:数学要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数学课堂要展现浓重的数学气息,借助课堂教学文化的基蕴,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充分感知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优化。优化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教学要素,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操作体验式、合作学习式等不同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那么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呢?如何令课堂教学更加有实效呢?现结合数与代数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初步感知和体会。
一、优化教学内容
(1)教师手中的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二册的《跳绳》一课教学时,所涉及到的知识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后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正确列式,选取其中一题进行估算,然后再让学生操作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继而解决其他两道题目。这些内容已经足以令学生忙碌消化整节课,但是紧跟着出现的教学内容却是“100-48” 这道连续退位的减法题,按照以往教学经验确定,这个知识点应该安排一个课时专门来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深入操作、感知体验计算过程,并结合列竖式计算加以巩固理解。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还没来得及及时巩固的本课出现此题,根本没有时间来很好地解决它,显然难度超出学生本节课所能接受的范畴。教学时,我根据此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灵活确定把此教学内容调整到后面一个课时进行。这样安排可以保证本课的教学有充分的实效,又不会给学生增加太多的负担。
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可适当多安排些内容。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使用教科书和教学辅导资料。设定的教学内容必须明确、集中、适当,应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最有用的知识。
(3)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也涵盖了教师与学生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不同的内容主次分明,不能平均用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
(1)教法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办法。由于活动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法要科学、实效、好懂,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例如,在教学《小小图书馆》一课时,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退位减法,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采用多种形式探索研究算法,并汇报交流。其中汇报交流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时,黑板前面演示的同学和老师如果使用以往的教具进行演示,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