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协同活动——“绿树课堂”之命意
2011-12-29张旭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从有效性的角度审视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绿树课堂”模式的重中之重是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绿树课堂”是师生的协同活动,教师的备课是有学生在教师脑子里的“师生协同活动”,学生的备学是有老师的指导在学生脑子里的“师生协同活动”;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点拨,教师的“气场”无时不在,这也是“师生协同活动”;集体交流与展示更是“师生协同活动”。课堂中教师引导下的练习是“师生协同活动”,课后学生的备学作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意图贯穿其中,“气场”始终存在。因此,学生的备学作业还是“师生协同活动”。
一、备学——让知识实现增值
备学不同于预习。预习是提前学习、预先学习。备学是准备学习,围绕新课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寻找社会、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预习更多的是就教材学教材,备学更多的是寻找更多的教材,从而发现学习教材中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培养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绿树课堂中,“师生协同活动”表现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原来的知识在教科书里面,它可能只有一个解读、一种涵义,要让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尽可能多的“旧知识”发生联系,就是要通过备学,生生、师生的互动、对话,这个知识变得有多种可能、多种解读、多种涵义,让书本知识实现增值,变得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老师在每节课前设置一份适合本班学情的备学作业。例如,笔者在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笔算备学作业如下。
(1)这一单元的笔算题,我们通过尝试、探索,搜寻记忆中已经熟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用竖式计算54×15、144×6、309×6写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2)孩子们,记得细心完成哦!不要怕出现问题,因为“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试算144×15,309×26写出你是怎样算的?
(3)哪些题完成不了,记得大胆问出来,别人才能帮助你,才能让你有所收获!希望明天看到最棒的你们!
你的计算正确吗?请用计算器验算一下。自己在练习中试练4题,在笔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记得写在备学本上。
这是比较枯燥的乘法计算单元的内容,如果除了计算还是计算,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课前用上这样的备学作业,让孩子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计算道理,自己去发现新课中的精彩,学生一定会很用心、很乐意去完成。
一份好的备学作业,分发给班上几十个原有知识基础不同、个性各异的学生,各组成员按照备学作业,自由搜集学习资源,让孩子们“练”在“讲”前,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教材。然后在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见识、一种思考、一种可以供大家分享的经验,实现知识的增值。老师通过备学作业的检查,发现不同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就更具有针对性了。
二、分享——让知识精彩生成
在这个“师生协同活动”中,各组交流各自搜集的学习资源,互通有无。每个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初步讨论具有共识的解决部分问题,不能取得共识的,留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