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课堂永恒的追求
2011-12-29宋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问题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迫在眉睫的课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告诉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有效关注学生学习经验
学生学习新知识都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但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就新知而教学,不管新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活动经验。所以,我们老师在上每一节新课前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活动经验。
[案例一]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教师是这样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直在研究乘法口诀,已经学了几的乘法口诀?
生:1到5的乘法口诀。
师:1的几句?
生:1句,一一得一。
师:2的几句?
生:2的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师:3的几句?
生1:一三得三
生2:二三得六
生3:三三得九
师:4的口诀我们四大组一组说一句哦。
第一组:一四得四
第二组:二四得八
第三组:三四十二
第四组:四四十六
师:按顺序不稀奇,打乱了你还会吗?
师:出示5×4
生:四五二十
师:出示3×5
生:三五十五……
师:研究了1到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研究6的乘法口诀。我们从哪里开始研究呢?
生:从一六得六开始……
教者首先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诀练习,有个人回答,有开火车回答,有大组回答,有顺序回答,有打乱了顺序回答,更重要的是老师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自然而然地导入到6的乘法口诀探究中去,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学习是有效的。
二、有效设计课堂导入活动
有效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有效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升堂入室。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活动,为新知的教学铺路搭桥。
[案例二]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导入。
师:动物学校举行了5分钟口算比赛,小狗算了72道题,小猫算了66道题,小兔算了68道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表扬谁?为什么?
生:我是老师的话,我会表扬小狗,因为小狗算得最多。
师:说得真好,刚才这位小朋友通过比较知道小狗算得最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寥寥数语,就自然而然地导出了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几句话就把今天的学习目标给揭示了,把学生的学习动机给激发了,把学生的注意力给集中起来了,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
三、有效选择动手操作材料
低年级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新知识必须凭借动手操作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具体形象的自己的东西。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预设动手操作材料准备时必须精心、有效地选择,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扫除障碍。
[案例三]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教师是这样选择动手操作材料的。
师:刚才小朋友们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四边形,但五边形、六边形在生活中很少见,你们能不能用桌上准备的纸、剪刀、小棒、水彩笔、直尺、钉子板、牛筋创造出五边形与六边形呢?
生:(异口同声)会。
师:很好,开始创造吧!
生:全体学生动手、动脑认真专注地创造五边形与六边形。
师:谁愿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