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2011-12-29袁杏琳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4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抒写出感情真挚、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美文佳作呢?
一、亲近自然、亲近生活——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教育家陶行知的主张指导我们,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那里有学生张扬个性的天空,那里有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最真实、最鲜活也是最富于变化的。春花秋果、夏荷冬雪、山水田园、日月星辰,这一切的个体皆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张扬自己的本色,彰显自己的魅力。
大自然丰富鲜活的个性需要我们零距离地去接触、去感悟,才能采撷其中无穷无尽的鲜活的写作素材。当代女作家宗璞零距离接触盛开的紫藤萝,有所感悟,创作了优美散文《紫藤萝瀑布》。鲁迅先生在看“社戏”的途中,亲近自然,感悟自然,闻到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因此,只要我们走进自然,留意观察、感悟,与山水为友,与花草为伴,一定能采撷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新课标的写作评价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经常利用活动课或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室外,与大自然亲近。有时带他们到园门东面的树林里,听树上鸟儿的鸣叫,看鸟儿身上漂亮的羽毛,欣赏树下无名的野花,观赏草丛里昆虫的世界;有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门前的小河里划着小船,看水里游动的鱼儿,赏水里招摇的水草,观两岸摇曳的垂柳;有时候带他们到学校的菜园里,让学生动手采摘碧绿的黄瓜,紫色的茄子,火红的辣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观察自然,领略自然,感悟自然。
著名教授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文集里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因此,我除了引导学生领略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我还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农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向田头,帮助农民收花生、挖红薯、拾棉花,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丰收的喜悦;农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道追寻他们的身影,或农家小院,或村头巷尾,听他们闲聊,或家常里短,或人情世故,让他们体验人情的冷暖,体验世态的炎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过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寻常百姓家,体验淳朴的民风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验生活的真谛,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