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基础教育教学之我见
2011-12-29李和平
中国教师 2011年21期
笔者在英国考察学习时曾在该国诺丁汉市布鲁克特学校(The Nottingham Bluecoat School)旁听过几节课,对该校七年级两个班的文学课印象颇深。
七年级A班的文学课,其流程如下:教师和学生自由交谈,学生随便发表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评价后,发给每个学生一本小说 (经询问得知小说来自于该校图书馆);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坐在教室前面的桌子上朗读某章节,学生四五人一小组,边听边思考,阅读完后教师和学生开始辩论某些问题;最后教师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写下对辩论的认识。而在七年级B班的语言课上,教师和一部分学生在教室里扮演角色,其余学生观看表演并评说,教室里充满了欢快愉悦的气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班的文学课,有一些共同点:教师进教室上课,学生不必起立;学生的座次安排较为自由,可以一排一排地坐,也可以分小组坐;班级的规模相对较小,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并且没有固定上课的教室,到底去哪个教室上课,是由所选课程来决定的;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教材,等等。
通过对部分课例的观摩,笔者发现英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实践型教育
进入英国的学校,你看不到任何标语和校训,却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在艺术设计课上,学生利用各种标本、材料和颜料进行创作;在劳动技术课上,学生用冻鱼和黏土等材料制作各种造型;上烹饪课时,教室就如同一个设备齐全的大厨房,学生们在热火朝天地做着各种不同的食物,然后逐一存放在冰箱里,等待老师的检查,并进行对比和总结;在文学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以此来复习所学的内容。
在英国人看来,教育的过程比教育的结果更有意义,动手实践比空谈理论更能产生效果,因为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使学习者掌握技巧,发现规律,体验成功。总之,这种实践型教育养成了英国人独立思考的习惯,造就了英国人善于冒险的性格。
二、开放型教育
1.教学观点开放
在英国,教师一般不强求学生必须回答什么,学生有权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辩论,因而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反问、质疑教师的现象。在教师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教学现象,只要学生能以充足的论据证明自己的看法即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在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学习英语教学理论时,笔者常能听到导师谈论某种现象积极有利的一面,而后还要列举其消极不利的一面,为的就是能以全面、开放和立体的视角审视教育,这应该是英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学习材料的开放性
由于英国各学校所用的教材并不统一,因而学生学习素材来源就具有不确定性,这为教育的开放与观点的自由提供便利,也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学习材料一般来源于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体。
需要指出的是,资深学者和大学教授的著作、社会名流的言论汇编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这既为教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教材提供了专业的保证。另外,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设备为学生全天开放,这一切既为学生捕捉信息、搜集知识提供了便利,也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办学思想的开放性
英国的教育者认为:人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教育应为人的思想插上翅膀。这种具有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英国的许多大学和部分中学都招收国际留学生,因而学校成了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总之,英国人总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
笔者在诺丁汉加诺格力城市学院(Djanogly City Academy Nottingham)访问时曾看到走廊两侧张贴着不同国家学生的创意作品,同时因开设汉语课而使中国国旗飘扬在该校校园上空。另外,许多英国的大学、中学和小学都既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可见,其开放思想从无形到有形。剑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诺丁汉加诺格力城市学院等院校都不设围墙,诺丁汉大学只在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各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到诺丁汉大学来”。
三、合作型教育
1.教师合作教学
在英国的一些课堂上,除了任课教师外,还有一位助理教师专门帮助班里那些在心理上有障碍或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另外,某些学校在一些科目备课上实行不按内容、按时间顺序由不同教师轮流负责的备课制度,这不仅促成了备课资料的共享,也加强了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2.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作
英国学校教育与家庭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家庭有责任劝导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例如,诺丁汉市布鲁克特学校的家庭作业规则里有这样的要求:每学年开始,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会收到家庭作业的程序手册和学生计划,家长须在学生计划书上签名,并检查其孩子的作业,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学校给每位学生家长印发家长手册,完不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将面对学校纪律处分。
3.班级合作学习
英国课堂教学小组活动多,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人为本,培养能力
英国教育注重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在英国的学校,你看不见学生手捧课本背诵的情形,见到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怎样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怎样搜集、摘选、整理所需信息,怎样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所学知识。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理念贯穿其间。
英国诺丁汉市布鲁克特学校的教育目标包括这样的内容:不管个人能力的大小,教育每一个学生在学术、社会、道德、精神和体质等方面发挥其全部潜能;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信任;为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人提供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教育;促进技术教育,鼓励终身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的世界公民意识;理解对环境的关注;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并且为之创造均等的机会。上述教育目标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