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素质之悟

2011-12-29杨恩荣

中国教师 2011年21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源于教师的信念和追求,源于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教师把专业发展和能力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社会的需要,素质的提高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思想是教师发展的灵魂
  身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终身学习,以新鲜而丰富的知识滋润学生,以健康而高尚的思想熏陶学生。
  有人说,教师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丧失了教书育人的灵魂。思想在哪里?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书本里有思想,反思中有思想,研究中有思想。
  1.书本里有思想
  经常阅读报刊、上网浏览,能让人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欣赏名著,能使人不停地思考,提升品位,富有人格魄力。潜心钻研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理论的专著,多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帮助教师尽快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2.反思中有思想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然后做出理性的思考,以指导之后的教学。一般而言,大致可以做如下反思:教材是否合理,教学情境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语言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等。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教师必做的功课。唯有经常反思,才能更新观念。有了新思想,才能有新实践。
  3.研究中有思想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反思,当反思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要进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一般来说,教学研究可以包括如下内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以及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等等。
  通过教学研究,许多新理念接受检验,诸多新思路逐渐形成,多种新策略不断提出。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任务驱动下,让自己多学习、多思考,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逐步养成学习、思辨和研究的习惯,不断提升的自己专业能力。
  教师必须扎实地学习、深刻地反思和潜心地研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研究中找到规律。
  二、爱心是教师发展的基石
  爱心是打开学生感情之门的钥匙。当学生感到你真诚地爱他们时,其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因此,教师应该全身心地爱学生。
  学生各有特点,教师应该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爱心可以体现在点滴小事之中。例如,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沟通、谈心,等等。这一切都是能让学生感受到的关怀,这样的关怀会化为无穷的力量,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灵魂,体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中,不仅树立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浸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这份职业是美好的,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三、追求是教师发展的动力
  在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看来,“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确,我们只有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才能有意识地为之奋斗,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盖上透明的盖子。跳蚤在瓶子里不停地跳动,并撞到盖子。数次过后,跳蚤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于是,实验人员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不会跳出广口瓶以外。因为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并且已适应这种情况,不再改变。其实,人也一样,有怎样的目标就有怎样的人生。所以,要把握好人生目标的定位。因此,教师必须为自己设定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目标,不能安于现状,否则便丧失了努力奋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思想、爱心和追求是教师的三件宝。思想体现为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哲学智慧;爱心体现为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追求体现为追寻卓越,以成就充满灵感和悟性的教育。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朱店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