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儿童性健康教育创造“自然”环境

2011-12-29张瑛秋

中国教师 2011年21期

  作者简介:张瑛秋,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运动员选材与生长发育),乒乓球国际裁判长,乒乓球国际裁判员(蓝牌)。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和生长发育。共参加科研课题13项,其中为项目负责人的8项。公开出版著作或教材6本,公开发表论文68篇,其中以第1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获体育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获教育科学学会论文一等奖3次。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影响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的因素、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其健康促进、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的实施方案等。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儿童性健康教育问题在国内一直以来总是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刻意回避孩子此类问题,或者不知如何回答;学校方面,教材尺度难以把握、教师授课遭遇尴尬、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羞涩回避,导致性健康知识普及率偏低。同时,由于性健康知识的缺乏,众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恐慌不安,甚至因此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儿童“被性侵”事件不断发生。为全面普及性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共同着手。
  一、家长发挥优势,生活中找准时机“自然”讲解性健康知识
  普及性健康知识,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把握两个时机向孩子“自然”传授性健康知识。
  1.婴幼儿阶段,告诉孩子他从哪里来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一阶段,家长往往是孩子最为依恋和信赖的人,孩子总是缠着家长不停地发问。许多家长曾经被孩子问及相同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跟有的小朋友不一样?”等等。此时,正是家长向孩子讲解性健康知识的“自然”时机。家长可以跟孩子简单而生动地讲述他诞生的过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同时告诉孩子,“除了父母,不能允许任何人碰你的身体,特别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部位”,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保护身体的意识。
  2.青春期来临,跟孩子说“你长大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如果缺乏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当孩子青春期即将来临,家长需要跟孩子进行一次“私密”而贴心的谈话,母亲跟女儿提示长大带来的身体变化、会出现的具体状况以及必要的卫生知识,跟儿子交谈的任务则由父亲承担。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当那一刻真正来临,孩子会觉得是很自然的成长,从而安然接受。此时,母亲给予女儿一个温暖的拥抱,父亲轻轻地拍打儿子的肩膀,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恭喜你!”
  二、学校合理设置,创造性健康知识“自然”学习氛围
  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对于学校全面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不同学者给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性健康知识课程设置宜早不宜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幼儿园阶段“轻松”开启性健康课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学的时间及课程设置不尽相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大约从3岁左右开始对性产生好奇,3~5岁,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男性和女性性器官的差异,并且对此产生好奇、忧虑,因此西方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时期即开始教授性健康知识,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厕所不分男女,让孩子自然发现男女生身体的不同,或许有小女孩会问,“为什么小杰站着尿尿?”自然也有小男孩会发问,“为什么莹莹每次尿尿都蹲下?”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进而产生男生、女生的概念。针对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幼儿园可以采用漫画或布娃娃展示等形式跟孩子讲述生命诞生的美妙故事。目前,绘本《小威向前冲》受到许多孩子的欢迎,轻松而活泼的情节描述,让孩子们在懵懵懂懂中了解了“自己就是那个了不起的小威”。
  2.小学阶段男女分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孩子的发育普遍提前,小学阶段女生初潮、男生遗精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因此,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小学课程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许多教师反映,在进行此专题授课时,课堂往往变得沉闷,学生会心不在焉或者害羞,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青春期阶段,由于各自身体发生的变化,孩子往往变得敏感而羞涩,尤其是男女生相处时更为明显,采用男女合班的方式讲授性健康知识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性健康知识教学施行男女分班制,女教师为女生授课,男教师为男生授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课程本身使男、女生产生尴尬,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挖掘协会资源,拓宽性健康教育普及途径
  中国各级性教育协会成立以来,对普及性健康知识进行了诸多尝试和研究。许多学校也参与到性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从中发现了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难以选择、教师觉得课程“难以启齿”、无法有效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协会可以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和地区的教材;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专业性健康知识教师队伍培训,引导教师改变固有观念,从科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性健康教育课程;举办示范公开课、专题论坛等多种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学习的平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长对儿童性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儿童性健康知识的全面普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要在儿童阶段全面普及性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自然、轻松、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普及环境,让孩子了解自己、珍爱自己,拥抱美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婧)